2023年秋,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德州综合试验站站长高凤菊在山东省禹城市夏大豆示范基地进行测产。朱冠雄摄。
大豆是我国传统粮食作物,种植历史悠久,营养成分丰富,加工成的豆制品在日常生活中也越来越受欢迎。2023年,我国大豆和油料作物面积达到3.5亿亩以上,大豆产量达2084万吨。要持续提升大豆产能,需要从提升单产上挖潜,品种上就要有突破。
作为我国大豆的主要产区之一,黄淮海地区近年来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种植技术不断提升,在常规育种、全基因组选择、生物育种等领域取得进展。日前,在山东省德州市召开的第十四届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会议上,记者了解到,2023年黄淮海地区大豆育种技术不断创新,大豆高产攻关和大面积示范效果显著,在盐碱地上创造了高产纪录,黄淮免耕覆秸精量播种技术走向大面积推广。
2023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深入推进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将大豆、油料生产目标纳入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内容,攻坚克难扩面积,千方百计提单产。
德州市拥有耕地面积965万亩,是全国重要的粮食、蔬菜、畜牧主产区,常年粮食产量150亿斤以上。该市扛牢粮食生产政治责任,建立四级“书记抓粮”机制,坚持粮食和大豆种植统筹谋划、一体推进。“我们创新政策支持体系,制定出台了《加快全市大豆产业发展的意见》,支持全产业链发展。整合中央、省、市、县四级资金,将大豆种植补贴标准提高到每亩300元。”德州市政协副主席辛志才说,2022年以来,德州市连续两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超额完成省部署的种植任务。
德州市年加工大豆能力达120万吨,大豆蛋白产量占全国40%以上。“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依托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致力服务当地大豆生产,聚焦大豆生产关键核心问题,创造了山东省大豆高产典型。”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德州综合试验站站长高凤菊告诉记者,要尽快培育出符合加工企业需求的大豆新品种,通过良种良法配套,促进当地大豆产业发展。
培育优质高产的大豆品种,不仅要有政策上的支持,还需要技术上的创新。不同大豆品种在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上有较大差异,对种植区域和栽培条件有不同要求。大豆新品种的审定则有助于加强品种的管理,促进大豆生产良种化、良种布局区域化。
“2023年黄淮海地区新审定了大豆新品种115个,其中,国审品种22个,省级审定93个,为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和高油高产品种培育推广提供了有力的品种支撑。”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主任委员卢为国介绍,“齐黄34”“郑1307”和“菏豆33”被列为国家农业主导品种,“柳豆108”“华豆15”“华豆16”等企业参试品种通过品种审定,企业育种创新能力正在逐步加强。
为了鉴定新育成大豆品系在不同生态地区的丰产性、适应性及抗逆性,黄淮海地区2023年设立了15个试验点,22家参试单位提供52个参试品种,在田间根据品种生态适应性有选择地进行多点适应性观察试验。同时开展大豆光温敏感度、生育期组、花叶病毒病、疫霉根腐病、胞囊线虫病、烟粉虱、斜纹夜蛾、抗旱、耐盐、品质等11个性状鉴定,为育种家筛选大豆品种和进一步参加区域试验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针对育种过程中存在的人工杂交困难、骨干亲本缺乏遗传多样性等问题,黄淮海地区实施大豆种质基因库基础群体构建与轮回选择项目,在完成8个省区级833份种质的第四轮导入任务基础上,构建了高产、高蛋白、高油等轮回选择专用群体,供黄淮海地区20多家单位利用。利用轮回选择方法,创制出一批高产、高蛋白、抗病等大豆新种质新材料。
在河南省荥阳市,大豆品种“中黄301”平均亩产367.26公斤;在河南省获嘉县,“郑1307”品种平均亩产321.8公斤;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陈家庄村,3500亩的“冀豆21”高产创建示范田采用麦茬免耕覆秸播种技术,亩产328.79公斤;在山东省东营市0.2%低度盐碱地,“中黄357”平均亩产319.29公斤……配合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个十百千万”高产创建工程,黄淮海各地继续开展新品种展示示范和高产创建。经专家实收测产,2023年亩产超过300公斤的田块有24个,高产攻关和大面积示范效果显著。
“推动大豆产业发展,要坚持扩面积与提单产并举、种业与种植技术并举,最根本的就是种业先行。当前大豆品种的培育,仍要以提升产量为目标,关注病虫害控制、除草等问题,多方向发力,提升育种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盖钧镒说,由于育种周期较长,还需要在改进现有高产大豆品种的种植技术上下功夫,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
四川农业大学教授杨文钰介绍,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更需要耐荫、抗倒、耐密、熟期适宜、宜机收的高产大豆品种,各地要进一步筛选和培育适合本地的此类品种。就2023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情况看,全国大豆亩均产量达84公斤,比上年增加了5公斤。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吴存祥表示,面对新的生产形势,资源、育种技术、育种组织形式、种子企业主体创新能力需要继续提高,聚焦高油高产大豆品种培育,关注大豆品种需求和产业形势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据了解,黄淮海大豆育种协作网自2009年成立至今,联合了黄淮海地区多个省市的科研单位和企业,通过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学术交流等方式,凝聚了黄淮海大豆育种科研力量。卢为国表示,目前,黄淮海大豆育种依然任重道远。2024年,协作网将继续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为巩固好大豆扩种成果、持续提升大豆产能贡献力量。抓住高油高产大豆攻关、生物育种、盐碱地利用的机会,不断提升黄淮大豆育种水平,促进黄淮海大豆产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