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两口子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和土地直接打交道。我们都已经是50岁的人了,突然放弃了高收入白领工作,自愿下乡当起了果农,种植无公害草莓,只是希望多多接近大自然,过上无拘无束的生活。”4月27日,看着大棚里鲜美红嫩的草莓,回想起6年前的共同决定,金晓东和高晓莉夫妇对自己的选择毫不后悔。
金晓东和高晓莉都是土生土长的呼和浩特人,出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1979年,高晓莉以优异的高考成绩被华北地矿学院录取,后来从事会计工作。金晓东高中毕业后入伍,复员后被分配到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当夫妇二人在各自领域干得红红火火的时候,突然双双辞职,开始种植无公害草莓。他们的决定让亲朋好友大跌眼镜,都不明白这夫妇俩到底图个什么。
事情还得从2005年说起。有一天,金晓东和高晓莉到包头办事儿,一位朋友给他们送来一小篮新鲜草莓。高晓莉品尝了一颗,吃起来香香甜甜的,一点儿都不酸。这么好吃的草莓是从哪里买来的?她忍不住打电话询问朋友,得知这些草莓产自当地大棚,属于无公害品种。听了这话,高晓莉就琢磨,“包头的大棚能种出这么好吃的草莓,呼和浩特的土地应该也不差”。金晓东也认为这是个好项目,种植无公害水果市场前景肯定很好。亲朋好友听说他们要摔碎“金饭碗”,纷纷表示反对,有的还登门劝阻:“你们是没有拿过锄头的人,突然不坐办公室了,要改租用大棚种植草莓,脑子是不是发热了?”?
顶着重重压力,当年8月,金晓东和高晓莉开始张罗着租用大棚,紧接着买秧苗、学技术。他们原以为种植草莓就像种植西红柿那样,可事实上并不是一回事儿。因为草莓对土壤、温度、湿度的要求非常高,来不得半点马虎。为了掌握全套的种植技术,他们吃在大棚、住在大棚,把草莓当成孩子一样悉心照料,栽秧、培育、摘叶、除草、开花、授粉、结果……他们认真观察草莓在每个生长阶段的变化,并且将其对温度、湿度的要求详细记录下来。由于他们种植的草莓走的是有机无公害路线,每次栽种幼苗前要先在地里铺上一层牛粪和鸡粪做底肥,等到草莓开花或者坐果前,还要对其进行追肥,一定要施农家肥……这些活儿说起来容易,干起来却挺难。当果农以前,夫妻俩的生活很有情趣,时常阅读诗歌、一起看电影。种植草莓以后,惬意的白领生活荡然无存,他们每天都会累得腰酸背痛,回到家后也没有闲情逸致,就想睡大觉。
付出的辛苦肯定会收到回报。当年12月的一天,金晓东走进大棚,突然发现有的草莓露出红脸了。他高兴极了,一边大喊着妻子的名字,一边大声说:“草莓红了,我们成功了。”随后,他们将成熟的草莓送给亲朋好友品尝。大家吃后都高兴地说:“北方人也能吃上自己种植的草莓,还是无公害的,真好!”这时,原本穿着时髦的高晓莉已经变成了鞋上沾满泥土的地道农民。
几年下来,根据实际操作经验,金晓东和高晓莉写了4本厚厚的笔记。高晓莉说:“现在,我逛书店最喜欢买有关种植技术的书籍。”在赛罕区西把栅乡合林村南侧,他们的绿色有机草莓园一年四季生机盎然,一丛丛绿色中点缀着一簇簇红艳艳的草莓,令人垂涎欲滴。要问他们是否后悔当果农,他们会斩钉截铁地说:“我们喜欢现在的生活……”(记者 辛永红)?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