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在“2019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上,陈圆圆获得了“2019年度三农人物公益奖”。这是对深耕乡村10年的腾讯“为村”平台的肯定,十岁的“为村”已经成为连接情感、信息,加深村民文化认同,为村庄聚人、聚心、聚力的乡村振兴的数字化助手。
2009年是“为村”平台的萌发之年,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的公益项目“筑梦新乡村”孕育了“为村”的种子。2011年,陈圆圆受腾讯基金会指派,到贵州黔东南州黎平县,先后挂职教育局副局长和旅游局副局长,探索企业展开教育扶贫和旅游扶贫的模式。
陈圆圆为铜关村侗族群众讲解手机互联网知识 2011年9月,陈圆圆跟着黎平县铜关村的一位乡村教师走访一个侗族村寨,正好赶上一户人家“打三朝”——小孩出生三天后新妈妈回娘家的传统仪式,比结婚还隆重,全村一大半人都出动了,一起唱侗族大歌。第一次见到这场面的陈圆圆被深深吸引了,立刻提议专门办一次侗族大歌的歌会。当时的铜关村,人均年收入不足1800元,偏僻到连地图软件都搜不到,办一场2000人的歌会需要6万块,对于这个偏僻的山村,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陈圆圆找到了腾讯网和腾讯微博,开通了介绍侗族文化的专题区域,征集200名网友,每人支持300元来参观歌会。再加上其他一些捐赠,2011年11月11日,铜关村历史上最热闹的侗族大歌歌会开场了。
歌会当天人山人海,村里人第一次见到了外国游客。全村大部分在外打工的人都请假回家参加了唱歌,每个村民的脸上都泛着光。
这给陈圆圆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一个平日里凋敝的空心贫困村,可以迅速爆发出巨大的活力。”八年后陈圆圆依然感慨,“广阔的乡土大地蕴含着非常强的内生动力,无论表面多么落寞,它只是需要合适的契机去激发。”...
在经历了前期一些农村公益项目尝试之后,陈圆圆意识到,“连接”是互联网的核心能力,能不能利用互联网的连接能力来发展乡村呢?
一场实验就此展开。2014年11月,从联系中国移动建基站、捐赠智能手机,到培训村民们使用手机和微信,最终,在这个偏远贫困的少数民族村寨里,腾讯公益小组帮助村民建起了微信群和村里的微信公众号。
起初,“为村”平台无人问津,村里的乡亲搞不懂互联网,拥有智能手机的村民不超过10位。但陈圆圆和腾讯公益小组没有放弃。直到2015年7月,沉寂终于被打破。在铜关村新一年度低保的评定工作中,腾讯公益小组鼓励村委干部把低保户初审名单放在该村微信群中,竟在半个小时内就产生了500多条信息,40多名在外地务工的村民也新加入群。经过在线公开的激烈争论,低保名单几经修改终于确定,成为铜关村历史上群众满意度最高的一次低保评定。
铜关村的实验,让陈圆圆摸准了村民的脉。2015年8月,腾讯公司在铜关村召开新闻发布会,依托微信正式发布针对乡村场景的公众号平台,以“连接为乡村”为宗旨,简称“为村”平台。这是一个低门槛、易操作、适合乡村干群的村庄微信公众号开放平台,全国各地都可以通过在微信中搜索“腾讯为村”,申请属于自己村庄的“为村”公众号,在互联网上建立自己的“家园”,并获得属于自己村庄的专属功能板块。“村友圈”既可以发起全村讨论,也可以向广大网友展示真实的村庄生活;“党务”功能服务于基层党组织的信息宣传、党群关系、精准扶贫等工作;“村务”功能主要包括村务公开、集体活动、村委风采等,提高村委办事效率;“服务”功能包括政策文件咨询、法律援助解答、知识学习以及农产品展示销售等。
“为村”平台通过连接情感、信息、财富,将党务、村务、商务、事务、服务五务在线合一,用互联网实现村庄聚人、聚心、聚力,提升乡村自身能力和内生动力。
2017年4月19日,湖南湘西比耳村村民石宗林登上《新闻联播》头条,用手机演示如何上“为村”向农机专家咨询果树病害。比耳村种了十几年脐橙,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柑橘大赛中连年夺魁,但2016年以前,不但批发商少、价格差,也没有品牌,村民种得越多亏得越多。2016年,几个在城里工作的年轻人组成“比耳为村团队”,知道村民给橙子分级、设计包装,在“为村”里写橙子的故事,教橙农当微商。当年10月,带着全村一起刷朋友圈、微信群比耳村橙子好的消息不胫而走,吸引了超过40位批发商,平均每斤橙子比上一年卖贵0.6元,全村光价格增收就超过500万元。
2018年6月26日,湖南湘西小能溪村村民杨三花和向明迎来了结婚45周年的蓝宝石婚。村里为包括他们在内的32对老夫妻拍下“结婚纪念照”,分享到“为村”里。7月6日,湖南省政协主席李微微一行“为村”而来,肯定了小能溪村“先聚心后聚力”的做法,并鼓励大家努力共创美好生活。小能溪村吸引了来自长沙的企业,在村内流转2000亩土地种植杜仲,为8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增收3000余元。已荒废多年的6000多亩油茶地也被新入驻的企业重新盘活。
帮助每一个村庄在“为村”平台上打造自己的互联网名片,把自己的农产品、旅游资源和幸福生活展示给全社会,助力乡村发展,正是“为村”的初心之一。
佛手瓜是四川省邛崃市大同乡陶坝村的特色农产品,近几年销量攀升。但是村里那条三米半宽的马路无法会车,经常影响运送佛手瓜。村两委到县里跑下了一笔修路款,但没有青苗补偿和土地补偿,涉及到五组村民的利益。2018年初,陶坝村把这事儿放到了“为村”平台上的“议事厅”在线讨论,有村民很生气地说修路占了菜园子怎么能没补偿呢?马上又有其他村民反驳说,路修好了多卖几斤佛手瓜,什么菜钱补偿钱都够了……大家相互分析,结果在线分钟,就达成了支持扩宽道路的一致意见。
“要没有为村平台真是不可想象,过去这种事我要挨家挨户去做工作,一拖拖个两三年也是可能的。”陶坝村书记孔祥华说。
“为村”平台为普通村民提供了知识学习以及交流互动、议事的平台,容易在村庄形成正能量的场景氛围,帮助村民改善精神面貌,培养村民的“自治”能力。与此同时,“为村”平台因党务村务信息 公开、在线咨询沟通便捷、组织动员快速等特点,既能够有效地助力基层党委和基层政权提高“法治”的效率,又方便干部发起集体项目、组织各类活动,推动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传承和乡风文明的建设,助力乡村“德治”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