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账,如今村里真是账上有钱,心里不慌,发展的信心也足了。”日前,长泰区陈巷镇新吴村党总支书记林湧铨不无感叹地说。
原因何在?这得益于该村今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成功突破60万元,较2023年增长超6倍。短短几年间,新吴村集体经济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这背后是当地在多方尝试和不断优化中寻求最佳方案的努力。
位于吴田山半山腰的新吴村,平均海拔650米,土地总面积2万多亩,常住人口600余人,平均年龄超50岁,大多数村民以种植佛手瓜、龙须菜、砂仁等为主。
“2022年以前,依靠土地发包的租金,村里每年集体经济收入不到3万元,想发展也无力着手。”回想起2021年刚回村任职时的状况,林湧铨用“囊中羞涩”一词形容。长期以来,受区位条件限制,村集体经济收入少、闲置资源多、引才留才难,发展各项公共事业,几乎全靠上级财政支持。
新吴村的“两委”干部们明白,村集体经济要发展,就必须立足现有资源,换回“真金白银”。隶属新吴村集体所有的新时山地,对外发包30年,共399亩,主要种植桉树,2022年1月份到期后,村里收回原发包土地。为做大集体资产,新吴村用1年多的时间,盘活周边零散山地资源,新增可用山地286亩,整合后的可用土地面积达685亩。
有了土地,陈巷镇开始为新吴村量身绘制发展蓝图,积极向外推介项目。但去年9月,新吴村新时山地项目的发包交易却并不顺利。因第一中标人临时反悔,第二、第三中标人弃权,项目发包陷入僵局。
“发愁没有用,当务之急是将新时山地盘活利用起来。”虽有波折,但新吴村“两委”并不气馁,他们明白,村里要发展,就必须主动“出击”,才能抓住发展主动权。
功夫不负有心人,机会来了。2023年底,在陈巷镇党委、政府和吴田山生态发展联村党委的牵线搭桥下,新吴村与长泰花仙谷休闲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唐炳昆“联”上了“线”。来泰发展近十年,唐炳昆在古农农场白石作业区创办了花坞里农业产业园,打造出以特色农业、特色旅游、特色康养、特色文化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成为长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近年来,唐炳昆将目光投向苷茶产业,计划在吴田山投资发展苷茶产学研康养旅项目。苷茶具有高甜低热的特点,且收益时间长,一年四季皆可采摘,平均1亩地1年可采摘茶青2000斤左右,产值可达3万元。
“新吴村空气好、生态好、水质富硒,非常适合苷茶规模化种植。”经过一番考察,唐炳昆发现这里是块“宝地”,发展苷茶产业大有可为。
2024年1月,唐炳昆成立漳州吴田山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同新吴村签署村企合作协议,一期总投资约5000万元的木姜叶柯苷茶产业村企合作项目正式落地。
“待项目建设完成后,我们将采用企业+基地+茶疗服务的运营模式,建立种植-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实现一二三产融合,构建产业集群。”谈及未来发展,唐炳昆充满了期待。
据悉,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前期整地、土壤改良工作,预计7月份可完成200亩展示区苷茶种植工作。
“有了这个项目,我们村每年至少有20万元纯收入。加上新时山地上的桉树补偿费,今年我们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经突破了60万元。”林湧铨算了一笔账,这可是迄今为止村里最大的一笔集体收入。
该项目不仅助推新吴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提档升级”,待项目实施后,还将为本村和周边村民提供百余个就业岗位,让村民“赚钱顾家两不误”,为新吴村乡村振兴增添新动力。
“接下来,我们将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改善人居环境、改造基础设施等方面,让村民们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林湧铨说,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里办起民生实事来就更有底气。
在陈巷镇,像新吴村一样交出漂亮成绩单的村子还有很多。陈巷镇党委组织委员廖建文表示,下一步,陈巷镇将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径,持续强化村集体“造血”功能。与此同时,深度推进“跨村联建”机制,稳步走好具有陈巷特色的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