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20日消息:去年夏天,由于干旱、田间管理较差等原因,部分洋桔梗成片遭遇虫害,合作社技术主管龚学辉除指导花农铲除带虫植株外,他冒着病虫害蔓延的风险,毅然留下了感染最为严重的近1亩洋桔梗,并剪去离地面3~5厘米以上的洋桔梗植株,再继续实验性种植,以期这些被剪去大半“身子”的洋桔梗能“脱胎换骨”,重新长出新枝,开出好花。功夫不负有心人,洋桔梗逐渐起死回生,一个多月后的8月份,这些洋桔梗开出了好花,并卖出了好价。龚学辉管这种从田间获得的意外收获,叫做“二次处理”,该技术最大的优点在于调控花期,使上花旺季的洋桔梗往后推迟一个月左右。龚说,虽然使用矮壮素可以抑制植株开花,从而达到调控花期的目的,但是使用化学药剂处理的植株,花期只能推迟10天左右,且调控期间植株开花不稳定,长势不整齐。所以,今年他在指导花农生产时,鼓励大家少使用这类化学激素,而是把他的“二次处理”技术推广给了几户花农,目前已有10余亩洋桔梗进行了二次处理。
面对洋桔梗市场利好的局面,通海龚杨洋桔梗专业合作社并未鼓励花农扩大种植面积,而是倡导从质量上多下功夫,多方面改进花卉品质,走精品之路以提高花农的经济效益。在这方面,龚杨洋桔梗专业合作社的花农奎明亮便是一个例子,去年奎明亮种植洋桔梗由于重视质量,7分地获得了3万多元的纯收入。最近,花农奎明亮就没有像部分花农那样增加种植面积,而是把原来的竹棚改造为钢架大棚,以期从质量上要效益。
从去年12月份起,合作社投资近百万元开始探索技术含量较高的种苗繁育,短短的半年时间,合作社花费了育苗研发经费近20万元。高昂的学费换来了惊喜:合作社结合从荷兰引进的技术,创造性地发明了水培法和土培法育苗技术,并获得了初步成功,每株种苗的成本费用降低了近50%。花农使用合作社自繁的种苗,其植株长势明显好于从公司购买的外地苗,切花的平均枝长超过1.4米,花色亮丽,卖样较好。
目前,尽管正逢洋桔梗上花高峰,但通海龚杨洋桔梗专业合作社生产的洋桔梗,其行情却一直看好,均价达1.2~2.0元/枝,高出去年同期的0.5元/枝。据合作社总经理刘丽珍预测:7月下旬之后,该合作社的洋桔梗切花行情仍然看好,价格预计上涨,均价不会低于1.6元/枝。她还说:“改良生产技术后,今年花农的鲜花质量将大大好于以往,花农的收入有望突破去年每亩4万元的水平,明年将有更多的花农改善种植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