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冬季,走进海拉尔区奋斗镇友联村海拉尔产业基地的温室内,沉甸甸的小柿子、让人垂涎欲滴的草莓挂满枝头,绿油油的叶菜更是长势喜人。这里的农民欣喜地告诉记者,建成的温室设施齐全,实现了蔬菜种植一年无淡季,即使寒冬菜也能照样种。
为保障海区蔬菜供应,稳控蔬菜价格,自2013年以来,海区在奋斗镇建设了200个温室大棚、1200个钢架大棚、50000平方米仓储库,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全面推广果蔬种植产业,不仅丰富了海区市民的菜篮子,也使农民收入逐年增加。2015年,在保持原有蔬菜种类的种植情况下,友联村又与海拉尔金农食用菌种植合作社一同建设了平菇种植基地,签订了15亩温室冬季平菇合作种植协议,从而建起了合作社与农户间的利益连接机制,开创了“农户+合作社+公司”的经营模式。有指导、零风险、全收购,以代管方式展开的合作,不仅使农民实现了二次就业,还可实现每亩温室6万元以上的保底收入。如今,鲜平菇产品约占海区平菇需求的90%以上,打破了18年来外地平菇占主体的销售格局,实现了平菇产地的地户化。
据了解,温室大棚在室温、效益、生长周期等方面都有很大优势,从效益上来讲,由于室内温度的可控性,生长周期缩短,给农户带来了更大的收益。而随着温室大棚的不断发展,蔬菜瓜果种类日益繁多,不断满足着海区市民的需求。据介绍,基地内种植的蔬菜瓜果价位要略高于外进蔬菜瓜果,但这些蔬菜瓜果因全部采用有机肥、口感好、品质有保障,越来越受到本地市民的青睐。截至目前,基地今冬共产出蔬菜瓜果5万吨,其中,油麦菜、菠菜、芹菜、平菇等蔬菜类销量走俏,占市场份额的15%,成为海区蔬菜瓜果市场供货来源之一,对保障海地区蔬菜正常供应,稳控菜价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奋斗镇在海区开设了9家惠民工程果蔬鲜超市,将所种植的蔬菜瓜果进行直销,更加方便百姓采购。
在基地的仓储库内,车来车往,一派繁忙景象。据了解,这里的仓储库是目前呼伦贝尔市面积最大的仓储库,通过采用保鲜冷库技术,延长蔬菜储藏期,储藏保鲜期长,经济效益高。在此储藏的土豆不仅销售到东三省、京津冀,更是远销广西、江西、新疆等外省。
位于海区建设办高寒地区生态农业园区的温室里,黄瓜、西红柿、芹菜、辣椒等绿油油的蔬菜同样充满生机,就连穿心莲、紫背天葵这种南方的稀有菜品,也在此茁壮成长。园区内从事种植业的孙忠良曾是一名IT从业人员,他在与客户的应酬中发现了种菜的商机,而建设办“菜篮子”工程的建设,让他心中埋藏的想法再次被激活。有着通信工程经验的孙忠良认为,要把种菜种好卖好,一定要突破传统的销售方式,依靠互联网。于是,孙忠良注册了微信公众号,开始用微信卖菜。并制定了吸收会员的标准,会员可以根据需求加入配送网络。截至目前,定单在6000元10000元的会员已有130余户,每年每个会员可销售蔬菜500余公斤。同时,孙忠良的小良农庄还发展采摘、休闲、认养、代种代养等多种形式的销售模式。冰天雪地的严冬里,在小良农庄走上一遭,看着一畦畦碧绿的瓜秧挤满了温室,农民穿梭在秧架间忙着采摘,满眼的绿色让人心情顿时舒畅起来。而在孙忠良看来,这一切都得益于海拉尔生态农业园区的建设。
据了解,2015年建设办蔬菜基地完成投资8949万元,建成钢架大棚300栋、温室70栋、3000平方米蔬菜仓储窖,配套建设完成供水、供电、道路等设施,为像孙忠良一样立志从事蔬菜种植的创业者提供了平台。而海区北山高寒地区生态农业示范园蔬菜基地以规模化生产,“互联网+农业”的销营模式,不断探索农业发展之路,丰富了海地区菜篮子,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增添了新活力。(记者李佳励 通讯员付亚男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