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莓类小浆果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发展蓝莓、草莓种植,已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新型农业主体投资的热点,已发展成为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陕西省莓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会科认为,蓝莓作为世界“第三代”水果,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尤其富含花青素,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是极具特色的小浆果。而且,与苹果、香蕉等大宗水果相比的价格优势极其突出。蓝莓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未来市场大有潜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又一重要抓手。
“前三年公司蓝莓种植的结果很不理想,主要原因还在于对蓝莓种植科学管理程度不足,”西安九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茹勇告诉记者,近两年,在陕西省莓类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园区在病虫害防治、土壤有机质的改善、果品提质、分拣运输销售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其他种植户的交流也更加广泛,销售渠道日趋畅通,园区经营逐步实现盈利。
11月21日,记者走进西安市九峰蓝莓园看到,李会科老师和茹勇正站在果树前讨论冬季管理方式;枝条上饱满的芽头充满了生命力,只待冬去春来绽放枝头。
西安市九峰蓝莓园建于2015年,占地150亩。由于当时对蓝莓比较陌生,西北地区的种植户更是寥寥无几。在多方考察学习后,园区最终试验栽种6个品种,后保留主栽品种3个,分别为奥尼尔、绿宝石、莱格西。
陕西省莓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会科在交谈中提到,作为陕西莓类产业技术体系,他们通过对秦岭北麓、秦巴山区以及渭北地区的水质、土壤、自然温度、湿度进行采集,主要检测水源中氯离子、钠离子含量与土壤酸碱度进行数据分析,划出了陕西蓝莓栽培的基本适宜区。他说:“西安市九峰蓝莓园作为我们体系在秦岭北麓的试验基地,常年进行试验性栽植,目的在于试验出适宜秦岭北麓栽培的蓝莓品种与规范化栽培技术,以及试验示范蓝莓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据悉,中国蓝莓种植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陕西目前蓝莓栽培面积6750 亩,产量500吨,主要集中在秦巴地区和秦岭北麓渭河以南地区,渭北和陕北地区也有少量栽植。虽然陕西蓝莓栽培面积不大,但通过蓝莓生产、分检、运输、销售产业链条,带动了许多地方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脱贫的主要来源。
截至目前,西安市鄠邑区建成蓝莓地基近1000亩,是陕西省蓝莓主要生产基地,以奥尼尔、莱格西、薄雾、蓝丰、EM等为主栽品种,年产量约1000吨,产值近一亿元。
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马王街道双桥村,一座座大棚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棚里棚外,到处是村民忙碌的身影,他们的脸上写满了丰收喜悦,一盆盆刚采出的草莓,颜色正红,鲜艳欲滴。这是他们“莓”好一天的开始。
“现在出棚上市的草莓,算是比较早的一批,价格也相对较高,零售价基本在四十元以上,但是根本不愁卖,总是供不应求。这对我们来说,效益就相当好了。”穆北京一边干活一边笑着说:“种地有这么好的收益,在多年前是根本不敢想的。”穆北京的西安市长安区绿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占地1300余亩,建成草莓大棚1000余座,亩产草莓约5000斤。“咱莓类产业体系的李军见老师,为我们村的草莓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技术支持,他经常来我们大棚里,手把手教授草莓管理技术,为我们村种好草莓做出了巨大贡献。”穆北京言语里透着感激。
双桥村草莓种植可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已有30余年的历史,从最开始的露天种植到小拱棚,再到现在的四膜棚,农业设施不断改进。截至目前,双桥村草莓种植户有240多户,主要品种有章姬、红颜、甜查理等。全村草莓年产量近5000吨,总产值近1亿元。如今,设施大棚草莓每亩年收入可达3万至5万元,较1998年露地草莓一亩1600多元收入,增长数十倍,双桥村更是被誉“三秦草莓第一村”。
陕西省莓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军见告诉记者,陕西省现有草莓约4.6万亩,其中约2.6万亩集中在西安市周边区县。陕西省莓类产业技术体系在工作中,技术层面以问题导向为原则,重点破解土壤重茬、病虫害的绿色防控、节水节肥的精简化栽培等问题,积极研究并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向全省示范户进行推广应用,为农户增效增收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