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清晨,阳光透过豆叶,洒在日益饱满的豆荚上。这场及时雨,让齐家务镇桃园村党支部书记刘玉德心里的石头可算放下了。在“小河套”枣园种植的80亩黄豆得到了充分地滋养,成片的黄豆长到了齐腰高。他估算,这片黄豆每亩收成能有400斤左右。
在“小河套”枣园种植的80亩黄豆,是村集体经济,从2018年开始,村委会从村民手中流转了260亩土地,开发冬枣园,成立合作社进行专业化运营。冬枣树从栽种到结果收益,大约需要5至7年的时间,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桃园村和西聚馆在市农业农村局、镇农业办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和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展开合作,创新种植模式,两村分别拿出80亩和160亩土地作为试点,在枣园发展林下经济——黄豆种植,希望找到增产增收的新出路。
据了解,前些年桃园村也有种植黄豆的习惯,但是产量低,经济效益较差,也无法进行深加工,村民便放弃黄豆种植转向其它经济作物。
“这批黄豆可大不一样!”齐家务镇农业办主任韩广荣介绍:“这是沧州市农林科学院提供的优良品种——沧豆10号。黄豆有固氮作用,有利于枣树生长。此外,沧豆10号具有抗病性强、产量高、好管理的优点,更加适合盐碱地种植。相对于传统大豆品种,亩产可增加100斤左右。”....
看到黄豆的长势良好,刘致德心里乐开了花,在地里不停地观察豆荚饱和度,打量豆茎高度。他是村委会副主任,也是合作社社长。他说,合作社的运营的方式,让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增产增收。获得的经济收益,除去成本,全部上交村委会,用于村中基础设施建设、困难人员慰问等花销。
刘致德表示,等到这批黄豆收获后,桃园村准备把现有流转土地全部种植上“沧豆10号”,并完善深加工链条,借助村中的面粉厂,对黄豆进行加工包装,创设自有品牌,通过电商、直播等方式销售推广。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积极和中国农科院、省农业农村厅专家合作,尝试种植新品种,采用新的耕作模式,除了齐家务镇枣园林下经济,小麦覆膜膜侧播种、玉米起垄覆膜膜侧播种一穴双株、林下覆膜花生种植等新种植模式和技术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形成了诸多特色品牌,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