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亩产46000斤,比普通农户产量增加500%以上,亩产值超10万元……”12月9日,在首届台州农创客创业大赛总决赛上,一位年轻人带着丝瓜垂挂一花一果项目,以其惊人的土地利用率和亩产经济效益,夺得总分第一。
走出乡村,又回到乡村,周边的农户跟随着葛浩亮的脚步,走进大棚,品尝到科技种田的甜头,并以“合伙人”的身份成为当地共富路上的美丽风景。
眼前是一片绿油油的丝瓜田。瓜藤一株株被顶部的绳子牵引,向上生长,藤上长满了丝瓜,不但大、长,外形也很匀称。
“27℃,是我用两年时间研究出的最适合天台丝瓜生长的温度。在寒冷的冬季,智能大棚能利用加热器加热,为蔬菜生长提供‘保护伞’;在炎热的夏季,大棚可以起到控温和遮阳效果……”葛浩亮介绍道。
葛浩亮长于天台福溪街道水南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农民们全靠一把力气流汗出劳力。一年到头,种的东西收成少,收入也不高。”这让他毕生难忘。
2003年,葛浩亮承包山东东营4300亩土地,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由于一开始缺乏实际种植经验,第一年种大米、第二年种玉米,葛浩亮两年赔了170多万元。
他白天在农场工作,晚上就在灯下“啃书”,还专程上门拜访当地农户、专家,一段时间下来,晒得黝黑,瘦了十来斤。
“粮食性作物不仅种植门槛低,市场竞争激烈,农业企业更无法发挥相对于普通农户的优势。相比之下,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娇贵’的蔬菜,更适合农业企业探索。” 一位专家“点醒”了葛浩亮。
2005年,他咬咬牙投入200多万元建设温室大棚,开始尝试种植经济附加值较高的西红柿、茄子。没想到,首次尝试就尝到了甜头,蔬菜长势喜人,企业立刻扭亏为赢。
科技种田试水成功后,葛浩亮没有忘记故乡。2015年,葛浩亮带着本心现代农业这个项目,回到了天台。
“我们每亩最多种600棵丝瓜,他能种3200棵?丝瓜漫天漫地地长,就算种出来,果子也不好看。”2018年,种了一辈子田的农户杨田青听说新来的年轻人夸下“海口”,说什么也不相信。
葛浩亮干脆打开本心农业的大门,让周边农户们来参观。这些年,他在大棚设备上就投入了9000多万元。
老杨走进大棚,看傻了眼,原来蔬菜还可以这样种植:向上要空间,垂直往上发展,不仅产量高,蔬菜品质更是没得说;智能大棚搭载肥水一体化技术,根部的“输液管”把肥料送到每株植物;地面盖上了“被子”,白天吸热晚上散热…。
“我们通过吊蔓种植和高效施肥技术,提高蔬菜的生长周期,黄瓜采摘期达6个月,丝瓜采摘期达12个月,茄子采摘期达17个月,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葛浩亮让老杨打开了新世界。
看到农户们感兴趣,葛浩亮立即给他们抛去了合作的“橄榄枝”:“基地出技术、生产资料和水电等成本,你们以劳动力入股,负责种植管理。等作物成熟后,基地再对作物进行收购。”!
“这一片都是我们家的,已经摘了3轮了。”他指着眼前的丝瓜说,8月种植的丝瓜苗预计能顺利采摘到明年五六月份。目前市场价每斤5元多的丝瓜,葛浩亮以70%左右的价格收购。老杨的3亩田一年有八九万元的收入。
“没有土地承包租金,也不需要担心病虫害和销售问题,我们只要提供人力,产量越高我们赚得也就越多。”农户叶春芹觉得这种种植方式非常省心,夫妻两人每天都很有干劲。
“龙头企业+农户”的种植模式,让农户们尝到了红利。据了解,像杨田青这样的,平桥镇还有15户。今年,大棚已发展到220个,蔬菜种植面积约400亩,户均收入超过9万元。
12月15日零点,互联网“双12”的狂欢落下帷幕,葛浩亮4家绿植淘宝店首次参加就一炮而红,连着“双11”共卖出了150多万元。
“很多市民都希望能吃到自己种植的绿色蔬菜,本心农业已经有3个品种被台州市农产品营销行业协会评定入选‘台九鲜’。”有了这个基础,去年,葛浩亮萌生了“把我家的蔬菜搬到你家阳台”的想法,探索“认种认养认购+电商”等农业种植新模式。
公司两位高级农艺师化身淘宝客服,和居住在高楼里的市民产生互动,为他们提供专业的种植技术指导,形成一个因为蔬菜种植的“社圈”。今后,市民在阳台不仅可以种瓜果蔬菜,甚至实现种小麦、水稻,满足城市“田园梦”。
他希望能够借着农业转型带动更多的人致富。“从浓缩肥料、种子、花盆、生产技术,打造一个全产业链的农业生产闭环,可以带动上千人就业,一位普通工人一个月能有5000多元的收入。”?
像葛浩亮这样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农人”,已经成为推进整个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新兴力量。2020年,本心农业被评为“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