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基地离家这么近,抽空就来基地帮忙采摘木耳、蘑菇,一天就能赚100多元,不仅跨出家门口就能上班挣钱,而且也学会了种植新技术。”新城区恼包村村民马俊霞一边在田里忙着采摘玉黄菇,一边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马俊霞口中的种植基地是位于新城区恼包村的蒙菇源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这里已经试种出了玉黄菇、灵芝、羊肚菌等稀有菌菇。前不久,这里的科技特派员创新思路,大胆尝试,将木耳“搬”出了温室,种在了田间。
走进种植基地记者看到,室外的空地上,一处示范的是露天木耳吊袋栽培,另一处示范的是露天木耳地摆栽培。科技特派员王永军正在地里采收木耳,他告诉记者,这些木耳的丰收意味着露天木耳栽培技术获得成功。
“露天木耳栽培的关键是‘温度控制、光照适当和通风合理’,线多年的食用菌种植经验就在这里面了。”王永军说。
露天木耳栽培一般在温室里进行基质处理、接种、养菌、刺孔、催芽等一系列工作,5月底到6月初再将处理好的菌棒挪到室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可出耳采收。这种种植技术实行“见缝插针”式的新型农业模式,不与粮争地、不与农争时,可以在田间地头布下菌棒进行种植,凭借占地少、见效快的优势,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王永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亩地能容纳菌棒7千棒,采下的木耳只需晾晒三天即可成品,亩产500公斤左右,每公斤收购价大概有45元,产值十分可观。”....
“我们世世代代也没种过这些,也不知道种木耳蘑菇能这么赚钱。在他们的带领下,我们真的尝到了甜头。就像这木耳,种木耳不费事,见效快,收益高。”村民鲍立平告诉记者,去年他种了两个棚的平菇,纯收入达到15万元,比种植其他作物赚得更多。
2018年,在王永军带领下成立了蒙古源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几年的时间里,合作社带动发展种植户十余家,拉动就业30余人,培养技术员12人,成为了国家5A级三农金牌合作社。
合作社之前以种殖平菇、香菇为主,为了进一步扩大种殖规模,增强带贫能力,王永军和技术员们尝试了玉黄菇、木耳、白灵菇、羊肚菌、灵芝等十余种食用菌的种植培育,各种菇鲜品年产量约为300吨。特别是玉黄菇、灵芝、羊肚菌等珍贵菌类的试种成功,对推动全市食用菌产业大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
“试种的几个棚的羊肚菌菌体饱满,投放市场后深受消费者喜爱。”王永军笑着说,羊肚菌试种成功,乡亲们的致富路越走越宽,离小康生活也越来越近。 记者杨彩霞。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