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到杂菌污染,小到菌包生产,只要是和食用菌有关的难题,何老师都会到基地帮我们一一解决。”。
在众多食用菌企业员工及菇农的眼中,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研究员何焕清,是他们的好朋友,一位负责任的专家。
5月29日下午,记者在蔬菜所见到了何焕清。在两个半小时的交谈过程中,他侃侃而谈,对广东省食用菌产业情况如数家珍。
据了解,在团队共同努力下,广东食用菌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团队提出的草菇环保高效栽培技术理念,有效解决了传统栽培方法效率低、用水排水量大、粉尘废气多等问题;团队选育的梅灵三号、高温平菇等一批具有广东特色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在全省多地被广泛种植;团队还充当企业及菇农的桥梁,为双方搭建合作平台,让小农户也能用低成本试种菇。
何焕清出生于广东兴宁,自1987年7月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毕业之后就一直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工作。
一次偶然的机会,何焕清认识了蔬菜研究所(原经济作物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原主任何容开,并在其带领下进入食用菌研究室工作,投入这一全新行业。
据何焕清回忆,自己刚进入研究室时就协助室主任完成第一项有成就感的工作——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该专利是蔬菜所的第一项发明专利,应用推广到多家企业。其中,原广州市福寿仙保健品有限公司用此项技术开发了保健口服液,畅销全国各地。也是在那之后,何焕清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继续走食用菌研究的道路。
草菇栽培环节,团队提出了草菇的环保高效栽培技术理念,通过创新原材料处理方式、加温灭菌方式和栽培管理方法,有效解决传统栽培方法效率低、用水排水量大、粉尘废气多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栽培环境,引领草菇种植向机械化、规范化、环保化方向发展。
在草菇工厂化栽培技术创新方面,团队优化培养基配方、开展人工调控管理技术研究,与其他企业联合攻关传感器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不断优化草菇工厂化栽培工艺流程。
针对没有品种、设备及技术的小农户,团队还提出了“集中制包,分散出菇”的生产模式,并与大企业联合实践,广泛推广应用。
“小农户没有资金置办设备但又想种菇,这时候我们就会把他们推荐给有实力的大企业。”何焕清表示。投资大、技术要求较高的环节交给大企业解决,小农户只需要从企业那里买菇包,最小规模的几百元成本就可以开启试种,还可以得到技术支撑,帮助解决栽培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此外,团队还积极承担国家、省和市有关项目,联合省内7家企业、高校及科研单位实施“食用菌良种重大联合攻关”,参加科技下乡扶贫、工作及人才培养等工作。
“和我合作过的企业,相当部分都有近20年历史,我从未在他们那里丢失过。”何焕清自信满满地说。
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高新科技企业,从2004年开始公司就与何焕清及团队合作,开展食用菌的研发、农技推广和销售业务。
“作为企业,我们本身并不擅长理论研究。如果这中间科研单位能提前铺好路,为我们提供一些优质的菌种,公司可以省去很多后续的麻烦,品种也能有保障。”韶关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周姗表示。
在何焕清及团队的帮助下,公司的业务得到飞速发展,单是草菇这一品种的产量就从5.5斤/平方,提升到6.5斤/平方,实现了显著进步。周姗希望未来双方能够继续在专利、标准等知识产权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团队在专业方面给予更多指导。
连南三江镇的技术人员唐亚六一直与何焕清团队保持联系,经常进行技术交流。有一次唐亚六和农民在山上转悠,在树下偶然发现了一种特殊的野生菌菇,不确定是哪种菇类的唐亚六马上与何焕清联系,将情况告知对方。何焕清初步判断,认为此品种是金福菇,于是让唐亚六以顺丰特快方式将样品寄到蔬菜所。
“经鉴定该样品的确是金福菇。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种质资源库,也为进一步在连南推广种植这类高产品种打下了基础。”何焕清说。
梅州蕉岭县三圳镇千年灵芝合作社也是何焕清团队的固定合作对象,负责人涂利平告诉记者,自己能做到今天的规模少不了何焕清及其团队的长期帮助。
2015年,涂利平在生产过程中遇到杂菌污染,制作的几十万袋灵芝菌包中有很多发生“黄霉菌”。尽管换了多种方式,问题都无法解决。后来他请教了何焕清,在其帮助下顺利解决了杂菌污染问题。“你想想,几十万袋菌包都有杂菌污染,如果不解决,那损失得有多大。”涂利平说。
在何焕清团队的建议下,千年灵芝合作社还改进了灵芝生产、栽培、销售模式,生意越做越大。记者了解到,该模式有固定的发展思路,即合作社生产菌包,近年来每年产量为20万包,自己管理3万包,剩下的以略高于成本的价格卖给周边农民及困难户。而每个农户家庭通常可管理约2000包,刨去种植成本,栽培利润在9000元左右,产品由亲朋好友及周边消费者消化,生产销售较为稳定。
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带动周边90多户农户,年产值达到150万元,该模式也正在被河源、湛江、惠州等地方推广。
在何焕清看来,做技术服务能够使服务双方达到双赢的效果,是一项应该长期推行的行动。一方面,团队为菇农及企业提供新品种、新技术,帮助他们解决生产问题,提升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自己和团队也能从企业、合作社及菇农处了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使研究更有针对性、更贴近市场需要。
与其他作物不同的是,食用菌的一些技术和规程尚未成熟。例如,目前广东省还没有开展食用菌省级审(认)定工作;一些工厂化栽培的品种(如金针菇、真姬菇等)还存在国外“卡脖子”风险;一些传统食用菌品种(如部分香菇等)种源来源于国外;部分品种鲜菇市场存在季节性饱和;工厂化栽培对传统种植造成冲击等。
而何焕清及其团队也在多方面努力,以期缩小这一行业同外界的差距。当遇到一时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时,他会第一时间联系国内经验丰富的专家前来交流,并根据对方专业的意见指导菇农进行科学栽培,从而提升产品品质和产量。
面对国外“卡脖子”的品种,他会制定目标从我国特有的品种来攻克,以期研发适合广东地区,且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用菌品种。当前团队已研发出梅灵三号、高温平菇、博罗虎奶菇、乌芝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品种。
“长期和菇农打交道,我深知做农业的不容易。”因而,何焕清时常会去给菇农讲课。授课内容包含三个部分,一是防骗,让农民知道种食用菌没有捷径,天上不可能掉馅饼;二是传授共性的技术,让听者了解食用菌行业和栽培方式;三是针对不同食用菌品种从业人群详细讲解技术细节和包括营销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我始终坚持,不成熟的技术不推广,不能拿企业、农民生产基地作试验,这一点非常重要,有时甚至会决定企业和菇农的命运。”近年来羊肚菌栽培很热门,但何焕清始终认为现有的羊肚菌栽培技术在广东气候条件下很难真正获得效益,故不赞同推广。
交谈结束后,何焕清告诉记者,虽然现在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还面临着众多挑战,但他和团队愿意接受挑战、迎难而上。未来,他们将继续为广东食用菌产业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