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中药强省建设,市委、市政府提出“南红北绿”战略布局,大力发展潜半夏产业。面对大好发展机遇,今年初,周矶管理区与潜半夏药业公司共同出资成立潜江市泽农农业发展公司,建设潜半夏标准化规范化示范基地。基地创建得如何、怎样保证品质?近日,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沿着周矶管理区戴湖办事处一条刷黑道路往东走两里,半夏基地赫然出现眼前。时值初秋,连片的大棚里却春意盎然——第一季半夏已经收获,目前第二季苗子舒展着身子,已经长到10厘米左右。
“这就是半夏标准化种植大棚。”种植基地负责人涂玉耀介绍,目前已完成80个高标准钢架大棚建设,完善了水肥一体化设施,设置了微喷,保证土壤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土质疏松、排灌良好。
与传统大棚不同,半夏大棚不是全封闭,而是半开放的,材料也很多样化。涂玉耀介绍,半夏习性刁钻,怕热又怕雨,喜湿又怕淹。这款定制大棚功能非常强大:顶上塑料膜用来挡雨、中间黑膜用来遮阳,四周的纱帐既挡蚊虫又通风。
涂玉耀说,除了硬件上要求标准化,基地在种苗选育、栽种、日常管理、初加工等环节大力推行规范化,并以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为突破口,加大示范引导力度,中药材种植规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以前,由于种植不规范、技术水平落后、管理粗放等原因,造成潜半夏品质良莠不齐,市场竞争力弱。种质创新、良种应用才是出路。”潜江市潜半夏研究所所长董涛说。
半夏生长有其自身规律,难在对种植密度、良种和菌肥的把握。为提高种植效益,基地试种了三种试验田:良种繁育、不同密度的播种、菌种实验。为了实现机械化,基地还与机械公司合作研发了耕种、收获的专门机械。“打造这些样板田,主要是为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涂玉耀说。
周矶管理区党委书记叶倚虎表示,将积极助推潜半夏产业做大做强。在一产业上,抓潜半夏种源生产基地建设,打造集良种繁育、规范种植、技术服务、产销对接于一体的农业产业;二产业上,抓潜半夏精深加工,引进知名中医药企业,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做大做强;三产业上,抓半夏交易发展中心建设,提供半夏交易、烘干、仓储服务,将潜江打造成全国半夏交易集散地。同时,结合潜半夏道地药材博物馆、康养中心等促进康养旅游,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带动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