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在泸溪县潭溪镇下都村旱作粮食生产基地层层梯田上,间作的玉米、大豆苗茁壮成长连成一片,为红褐色的土地披上了一层新绿,生机勃发。进入夏季也是旱作玉米、大豆生长关键期,村民们赶时砍青、除草、疏苗、施肥,抢在盛夏之前完成夏季第一轮培管,为今年丰产丰收打好基础。
“像这样的大豆苗,每丛保留两蔸最好,如果保留三蔸以上就多余了,会影响豆苗生长。”龙明见是潭溪镇下都村粮食生产大户,这些天他一直蹲守玉米、大豆套种基地,指导村民科学培管。
“大豆是矮杆作物,可以生长出根瘤菌固氮肥。玉米是高杆作物,到高温的时候,能为大豆苗遮阴经受得起高温抗旱,两种作物可以互相取长补短。”说起大豆和玉米搭配种植的好处,龙明见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几年前,龙明见流转荒地发展粮食生产,并尝试“玉米+大豆”复合种植。在多年的“玉米+大豆”复合种植中,龙明见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如今,他成了村里的土专家,信心越来越足。今年,龙明见继续流转土地,将“玉米+大豆”复合种植面积扩大到了200多亩。
与传统单作种植相比,玉米、大豆套种一地一季“两产”,不仅提高了产量,还增加了收入,好效益也带动了周边村民种植热情。今年,潭溪镇“玉米+大豆”复合种植面积突破了2000亩。
聚焦“稳口粮、稳玉米、稳大豆”粮食生产目标,近年来,泸溪县着力推广“玉米+大豆” 旱作复合种植,通过实现“一地一季两收”,提高粮食每亩单产,让荒地旱地变成金土地,助民增收,稳粮食生产。
该县突出大户、村集体规模化集中连片种植示范带动,生产机械化、服务社会化推动。精准落实面积,跟进关键技术指导,优化资金使用,集采配送种子、化肥,实行生产品种、种植模式、技术规范、田间培管和指导服务“五统一”,加强考核监督推广。同时,积极引进适应山区旱地作业的轻简型农机降低生产成本,力促全县粮食生产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
在泸溪县浦市镇千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青青幼苗绿了田野,生机盎然。今年,该示范片全部采用机械化作业,按照6行大豆、4行玉米的“6+4”模式,实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栽培方式的更新,无论是播种密度,或是株距行距等,都得到了精准均匀控制。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更是大大提高播种质量,为稳产增产打下良好基础。
行走田地间,畅意生长的玉米、大豆苗与远山村庄相映成景,点燃了丰收希望,乐了村民。据了解,今年,泸溪县在11个乡镇全面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打造出了浦市达岚镇、武溪洗溪潭溪镇、兴隆场合水镇石榴坪乡、解放岩小章白羊溪等4个核心示范片,创建机械化服务示范点1个。全县完成高标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4万多亩,并实现了良种100%覆盖、技术100%入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