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衣冠王国”的美誉。儿童服饰是传统服饰的重要组成,因款式多样、内涵丰富而别具特色,包括衣、裤、鞋、帽、坎肩以及儿童特有的肚兜、围涎、褙褡等服饰。衣不在衣而在意,纹不在纹而在文,童装上织绣的吉祥图案、精致纹样都有各自的寓意,蕴含了长辈对孩子平安成长的贴心牵挂,饱含着对子孙前途的虔诚祝福,寄托着对幸福生活的真心向往。
儿童服饰是成人服装的缩小版,我国民间,家长在服装面料上,手摹心追,尽情施展母亲的文化涵养及女红造诣,精心描绘各种装饰图案,实现避邪祈福的心愿,或寄托父母望子成龙之心,或企盼孩子聪明伶俐、文武双全。
在中国服饰传统装饰纹样中,装饰图案题材广泛,纹饰多样,风格活泼生动。大体可以分为动物纹饰、花卉植物纹饰、动物和花卉植物纹饰组合、人物纹饰、文字纹饰,还有宗教题材的纹饰。这些纹饰中有些是直观的,有些是含蓄的,都将寓意表现得非常明确,糅合麒麟送子、连生贵子、长命百岁、龙凤呈祥等寓意频频出现在帽子、围涎、斗篷、坎肩、肚兜、衣裤上,大部分都是吉祥寓意,正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本文主要以运城博物馆“织锦春晖——晋南近代童衣装饰纹样展”纹饰进行阐述。
常见的动物纹饰,有龙凤纹、鱼纹、虎纹、狮纹、麒麟纹、鹿纹、蛙纹还有代表五毒的五种动物,即蛇、蝎、蜘蛛、壁虎、蟾蜍。
龙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吉祥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是我国先民所崇拜的、集合多种动物想象出来的,并赋予神的力量的吉祥图腾形象,千百年来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凤,本意为凤凰,古代传说中出于东方之国的神鸟,常用来寓意祥瑞,龙凤本是封建社会中代表高度集权的纹饰,但在近代皇权统治已经结束,民间也出现了该纹样的服饰图案,老百姓常把凤作为纯洁、幸福和爱情的象征。凤穿牡丹、丹凤朝阳、百鸟朝凤等已经成为工艺美术的经典纹样,深受人们喜爱。
坎肩主要构图元素是凤穿牡丹、佛手等纹样。佛手是一种果实,形体很有特点,状如人手,分散如手指,拳曲如手掌。佛手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香味,很多人将它放在家中欣赏。佛手的“佛”与“福”谐音,因此引申出吉祥祝福的寓意。
二龙戏珠是吉祥图案中常见的纹样之一。关于龙珠有若干种说法,《庄子》中说“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颌下”。“珠”指的是太阳,所以在很多的二龙戏珠图案中,龙珠上有火馅,下面多为海水。还有说龙珠是指佛教中的宝珠摩尼珠,又名如意珠。二龙戏珠中间的珠子有好多种,有中间为团寿的,称为二龙戏寿。
虎,为地上百兽之王,是正义、勇猛、威严的象征,有压邪、驱恶之意,象征着雄伟强大和权威,是人类崇拜并且敬畏的形象。虎的造型是民间“镇宅保安康”的主题纹样。在山西等地民俗中,艾虎用于镇五毒,保护孩子不受五毒侵害,童装中常见有虎头帽、虎头鞋、虎头肚兜和虎头围涎等。生男孩绣上山虎,生女孩绣下山虎。
褙褡又叫背心、护肚,是一种无领无袖的小婴儿服饰。褙褡有一片的,也有前后两片的,主要护前心、后心,防止孩子受凉,一般是给出生几个月的婴孩所用,上面绣精美图案,寓意美好的祝福。前面多绣有刺绣图案,后面一般不绣。图案一般有动物、花草、人物等,纹样五彩缤纷,让人不自觉回忆起童年的美好时光。
狮子作为传统装饰纹样具有一定的寓意体现,传说“龙生九子,必有一狮”。狮子被称为祥瑞之兽,在西汉时由西域传入中国,具有驱邪、迎祥纳福的作用。宋代之后,流行狮子与绣球相合纹饰,俗称“狮球纹”。民间百戏中流行的狮舞,狮子形象由威猛强悍转化为喜闻乐见的吉祥纹样,以示吉庆祥瑞、万事如意。
“狮子滚绣球”是在民间十分流行的装饰纹样。《汉书·礼乐志》记载,从汉代开始民间就流行舞狮子,经久不衰。狮子是童装中常见的吉祥瑞兽,有避邪、纳福等民俗文化内涵。狮子有文武之分,文狮有柔静之姿用来守护孩童,武狮有阳刚之势用来镇宅,有“对对狮子对对莲,二十二三儿女全”之说。
狮纹常与牡丹纹相结合,狮子被誉为兽中之王,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狮子的威猛与牡丹的富贵形成鲜明对照,一刚一柔,希望孩子既要像狮子一样勇敢、自信,又要像牡丹一样高贵、优雅。
麟、凤、龟、龙被我国古代誉为“四灵”,麒麟作为其中之一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祥瑞神兽。其形象是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马蹄、牛尾,人们将其喜爱的动物的优点集于一身,就是麒麟。在神话传说中,麒麟为仁兽,是吉祥的象征。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乃吉祥之宝。同时,麒麟还是送子神兽,传说孔子就是麒麟所送,麒麟送子,寓意麒麟所送童子必是贤良之臣,故民间对聪颖可爱的男孩,有“麒麟儿”的美称。“天上麒麟儿,地上状元郎”,蕴含着对孩子科举及第的期盼。
螃蟹纹,在科举时代象征科甲及第。螃蟹披坚执锐而横行,两只蟹鳌钳住东西就不放,有“横财大将军”之称,故螃蟹兼有金榜题名和富贵的双重瑞兆。荷花加上螃蟹,可谓是富贵双全、高风亮节,故中国民间以荷花、螃蟹组合图案的服饰品不少。鱼纹是中国传统寓意纹样,早在新石器时代鱼纹就大量出现在陶器上,即作为装饰纹样,又具有图腾崇拜的作用。因为鱼本身具有生殖繁盛的特点,蕴含着人们祈求多子多福的愿望。同时“鱼”与“余”“玉”谐音,又象征着富贵有余、金玉满堂。鱼纹在民间的服饰纹样中很常见,鱼的形象一般都比较生动。
古人眼中,一甲一名是传统吉祥图案,由一鸭或一蟹及芦苇等构图而成。螃蟹有甲壳,科举时代经皇帝殿试,在数百名举人中取十名,一甲二名、二甲七名,将贡生分为三级,即三甲,一甲第一名就是状元。古代科举制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殿试级别最高,并且有三甲之分。揭晓名次的布告用的是黄纸书,故而称之为“黄甲”。在中国传统图案中“一甲一名”和“二甲传胪”的吉祥图案都有科举及第的寓意。
在民间常将荷花纹样与鲤鱼纹样相组合,寓意“连年有余”。一般采用了补花绣的方式,把日用中一些边角料剪出刚好的花样,平针缝绣在一起。颜色鲜艳,花纹立体呼之欲出。“鱼”是“余”的谐音,“莲”是“连”的谐音,绣品借用了鱼与莲的形象述说着对孩子富余生活的期望。
五毒即蛇、蝎、蜘蛛、壁虎、蟾蜍等物。五毒与端午节息息相关,出现的时间可追溯到唐代。《玉烛宝典》记载,在唐代就有端午节互赠“辟瘟扇”、挂“五时图”的习俗。到明代,五毒用做补子纹样,刘若愚《酌中志》卷二十:“五月初一至十三日止,日宫眷内臣穿五毒艾虎补子蟒衣”。由于小孩更容易受到这些动物的侵害,民间便绣制带有五毒图案的肚兜、被面来五毒,反映出防御灾害和疾病的心理。
“虎镇五毒”纹样肚兜多在端午节期间穿着,多为儿童所用。五毒象征着各种毒虫,以虎镇之意驱逐瘟病,祈祝安康。从五毒纹的组成来看,除了蛇、蜈蚣、蝎子、壁虎四种毒物是必然存在的,蟾蜍、蜘蛛则因地区不同而选取不同,如关中等地多用蜘蛛,而江南地区则用蟾蜍。与前“四毒”不同,蟾蜍与蜘蛛在民间都是具有吉祥寓意的纹样,比如“刘海戏金蟾”里有三足金蟾的形象,“喜从天降”则用了蜘蛛的形象。
清代画家蒋溥所绘的《天中五瑞图轴》记录了一种古人十分讲究的习俗:五瑞驱五毒。“天中五瑞”一般指菖蒲、艾草、大蒜、石榴、龙船花,均能驱除溽暑毒害。
除此之外,服饰中的动物纹样还有很多种,比如喜鹊、鹌鹑、蝴蝶、梅花鹿等,这些动物与不同的花卉植物等结合,代表不同的吉祥寓意,如花草与鸟蝶的组合、鸳鸯与莲花的组合、鹿与蝙蝠、寿桃的组合等,都被赋予了各种吉祥的象征寓意,蕴含了各类美好高尚的品德,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展现了人们对自然、对世间、对生活的热爱。
纵观童衣装饰纹样,独具匠心的取材、编排巧妙的图案、娴熟精湛的绣工,使一件件服饰成为艺术品,折射出别具一格的审美倾向和纯朴无华的风俗人情。众多纷繁复杂的纹样、丰富多彩的内涵,既展现了传统服饰之美,又承载了深厚的传统吉祥文化,让华夏民族的文化基因不断得以延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