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空心菜每年在福建的最佳种植周期只有夏季的2~3个月,远不能满足供应。郑国璋介绍,以前本地空心菜头茬是用种子播种的,之后折枝种植,但是每折枝一次,空心菜涩味就会增加,颜色也会逐渐改变,折6~7茬后,便不宜食用了。因此,当时空心菜的产量不高,口味也没有保证。而且本地空心菜育种必须占用晚季水稻稻田,一亩地最多只能产5公斤种子,成本很高。
1983年,时任省农科院良种研究中心主任的郑国璋,得到了一包从泰国引进的空心菜种子,种植实验十分成功。看到福建的气候十分适宜泰国空心菜种子生长,郑国璋决定,要推广空心菜在我省的种植。为此,郑国璋到泰国考察当地制种成本,一边在泰国建立空心菜种子供应点,一边在国内开展空心菜种植研究和病害防治研究。
郑国璋的研究彻底改变了空心菜的传统种植模式,菜农可从泰国引种播种,采用科学种植手段,以17天为最佳采收周期,一茬接一茬循环反复种植。目前,空心菜已成为四季供应的家常菜,福建全省空心菜种子需求量已达到每年1000吨。(中国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