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安徽北部一个乡镇采风途中,“草根影像”发现路边一位大叔正在忙着收获黄瓜,就上前攀谈了一会。大叔介绍,他总共种了8分地的黄瓜,最多的时候一天采摘了30多箱,目前已经收入了1万多元,这与其它农作物相比已经属于比较高的收益了。大叔介绍,他们村可以说是专业蔬菜种植村,比如旁边坐着的这位大爷,也是一位种地高手,他种植的丝瓜,每亩地的收获已经超过了1.5万元呢,可以说是相当可观。
在我的印象中,农村是一般不种植丝瓜这种蔬菜的,有时不知是种植的还是野生的,院墙的跟前偶尔会生长出几棵,感觉可以生长很长的时间。到秋天的时候,有的叶子已经枯萎了,瓜藤上还能长出小的丝瓜来。将细嫩的丝瓜摘下来,削去外皮,与鸡蛋放在一起炒,是一种常见的食用方法。
感觉用丝瓜做菜或者煲汤有一种淡淡的苦味,我们当地把这种味道叫做“清气”,可能正因为口感不如其他的青菜,所以在农村的种植面积不是很多。经常一家农户种植几棵丝瓜,三天二头长出来几根,其他人家偶尔也过去采摘,可见其产量还是比较可观的。
在我们的再三央求之下,杨大爷带着我们来到他的丝瓜棚下,只见大棚内挂着很多的塑料瓶子,让人感觉莫名其妙。针对我们的疑问,大爷介绍,丝瓜在生长的过程中,如果碰到了什么东西,比如藤蔓、叶子之类的,它就会慢慢长弯,也就难以卖出去了。大爷手中的这根丝瓜,刚长出来的时候比较弯,经过矫正之后才变得比较直。
原来这些塑料瓶子的作用是矫正丝瓜的弯度,利用地球引力将丝瓜拉直。杨大爷在介绍的过程中发现一根刚长出来不久的丝瓜比较弯,就从已经取直的丝瓜上取下瓶子,轻轻地挂在小丝瓜上。除了瓶子之外,杨大爷的工具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比如一只废弃的烂茄子,一只装着坷垃的方便袋等。
杨大爷介绍,这些丝瓜其实并不是传统的丝瓜,而是专门购买的一种用来食用的丝瓜,与传统的丝瓜相比,这种丝瓜长得更加细嫩,口感也更好,完全没有了传统品种的清苦味道,所以也更受到市民的欢迎。
目前丝瓜的批发价为2元钱一斤,尽管现在采摘旺季已过,每亩地仍能采摘120斤左右,而以前采摘旺季的时候,每天采摘一次,每次的采摘重量都在200市斤以上。据了解,这个村的蔬菜种植户比较多,外地商贩纷纷慕名而来,所以种出来的蔬菜销量不成任何问题。
杨大爷介绍,自己之所以选择种植丝瓜,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年龄大了,而孩子们都在市里工作,家里的土地又没有其他人种植,所以只能种植这种比较容易管理的蔬菜。杨大爷把丝瓜叫做“懒汉”蔬菜,称这种菜不易生病,管理简单,所以比较省力,别看自己已经70多岁了,还能轻松应对呢。
丝瓜棚的下面以前种的是苗蒜,在种植丝瓜的时候正好利用蒙苗蒜的钢架子,这样就节省了很多搭架子的力气。你们那儿有专门种植丝瓜菜的吗?它的产量如何?欢迎关注交流,更多农村生活故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