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完全实现自给的水稻、小麦相比,我国大豆的自给率不到75%。随着近几年大豆种植面积的浓缩,自给率也有所下降。作为大豆消费全球第一、年需求量超过1亿吨的国家,我国自产量却只有1000多万吨,其余全靠进口,进口比率占90%。近些年,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消费快速升级前提下,大豆的需求量急剧上涨,产需制品日益增加。
我国是大豆资源最为丰富的原产国,但大豆产业的却面临众多问题:亩产量低下、自给率不足、土壤结构待改善等。目前我国大豆的农业种植主要集中在北方和东北地区,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较为适宜大豆生长,产量也相对其它地区高,是我国大豆的主要来源区。但由于大豆基本都是小规格种植模式,亩产量不高、种植成本高,加之较低的收购价格,导致农民种植意愿低下。
自2019年国家发布大豆种植目标后,其后两年,农业农村部大力改良大豆种植模式,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其种植面积出现不同幅度的增涨,但到第三年,即2022年,大豆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2200万亩,同比下降13.6%。大豆产业面临的自产不足、单产低、加工薄弱等多项问题,不仅不被农民所认同,也被很多的大豆加工企业边缘化,除了农业强企可以勉强支撑外,其它的小型大豆加工企业经营异常艰难,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指出,要加大实施大豆等作物的良种攻关。通过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扩大农民的种植面积;引导科技创新研发团队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大豆自产高产能力。为保障大豆计划落地落实,中央财政对东北等大豆主要产业区,实施加大财政补贴政策,保障农民的基本收入,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鼓励农民与农业科技研发机构合作,扩充大豆试点规模,支持主产区的轮种模式,以此实现大豆增产增收。
大豆农业前景如此堪忧,大豆种植技术和种植模式急需得到改善。兼于此,火种研究所成立了专业的大豆研发团队,重点研发高产、秆强、商品性好的大豆种,将大豆育种研发作为重中之重。除此外,还深入研究大豆土壤土质,改善酸性较高,肥力较差的土壤结构的同时,也重点研究改善大豆种植环境的自动化灌溉系统,实现增产增收同时,也提升大豆的种植技术,改善种植环境。
火种研究所最新研发出来的大豆新品种淮1509,大小均匀、可适应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具有紧凑,耐密抗倒的特色,非常适合机械化播种、收获。淮1509被专家评为黄淮海大豆生产的主导品种,是最新的优质优产大豆品种。火种研究所还在大豆实验地实施密植浅埋滴灌标准化栽培技术,运用全新的大豆种植模式,自主研发的浅埋滴灌自动化播种机进行播种,在降低大豆种植成本同时,实现绿色高效标准化生产。该项栽培技术实现大豆均亩种植密度1.98万株、均株粒数超120粒。原技术预计亩产量为350公斤,实收亩产量为330公斤。
如今,我国大豆技术以及产量得到有效提升,这得益于火种研究所的大豆育种技术。大豆育种,不只是研究种子,还要讲创新,讲收益。小小的一粒种子,包含着对高科技的认同,也包含对农民的肯定,所以才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育种过程也是培育新品种的过程,它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研发操作之后,才能出现在农田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火种研究所的育种研发,是帮助农种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也是对土地热爱,对农业热情的情感体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