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周新安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大豆生产技术与先进国家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品种产量潜力较低,抗倒伏、抗病虫和抗逆能力差,适应范围窄;耕作制度不合理,轮作倒茬不规范,土壤有机质长期入不敷出,肥力持续下降;栽培管理粗放,病虫草害严重;施肥制度不合理,重施氮肥、磷肥,而较少施用有机肥、钾肥和微肥,造成养分失调,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种植效益低下等。正是由于技术进步缓慢,2002年以来我国大豆亩产始终在110公斤上下徘徊。同时,我国仅因大豆种植规模小、机械化和标准化程度低,就使生产总成本比美国高1/3。增产技术和种植规模成为制约我国大豆稳产高产的瓶颈。
目前,我国大豆平均单产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悬殊。2007年,我国大豆平均亩产为96.9公斤,比世界大豆平均亩产低55.1公斤,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3个主产国相比差距更大。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韩天富认为,依靠科技进步是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近年来,我国各地涌现出一批大面积高产典型。2004~2006年,国家大豆区域试验9个组的平均亩产达到178.6公斤,接近大豆主产国的单产水平,比全国大豆平均亩产高出34.3%,表明提高我国大豆单产的潜力很大。
周新安表示,我国已具备大幅提高大豆单产的科技条件,一是优良品种不断涌现,二是栽培技术不断改进。从长远看,提高我国大豆单产水平一方面要精心选育高产、优质、专用大豆新品种,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新品种及其栽培技术的推广体系建设。目前应根据不同生态区的实际,重点抓好现有主导品种和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同时还要引进、筛选和推广适宜品种,建立适合北方春大豆区、黄淮海流域夏大豆区、南方多作大豆区等不同生态条件下的高产、优质、抗逆、节本的大豆栽培技术体系。(潘锋 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