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达州市第五届人大代表、达川区茶果站站长王明也跟着春天的脚步,走向了达川区的田间地头。在那里,他的知识变成了金色的“点子”,在那里,乡村成了他的大讲堂,他传授的种植技术,成就了农民的金色梦想。
“ 春大豆按以下技术要求种植:播种时间务必于4月15日结束,玉米带状套种大豆采取“2+3”种植模式,按2.6米开厢,2行玉米,3行大豆,玉米行距40厘米,株距30厘米,栽2株,玉米与大豆带状距70厘米,大豆行距40厘米,株距20厘米,点播2-3粒 …。
“幼龄果树套种大豆:果树与大豆间距1.4米,根据实际情况套种2-3行大豆,大豆株、行距同上…?
今年3月,王明在达川区景市、平滩、百节、双庙、赵家等乡镇召开的大豆种植专题技术培训会上如是讲到。
今年以来,达川区狠抓好玉米、幼龄果树等带状套种大豆工作,为确保实现“玉米不减产,大豆亩增收150公斤”的生产目标,王明自3月份以来赴各乡镇传授套种大豆技术,共召开专题培训会8次,印发资料500余份,田间实地技术指导20余人次,参训人员达200余人次。
“柑橘是 达川 区农业的支柱产业 之一 ,也是全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如何更好地发展柑橘产业,增值种植户的“果园子”?如何更好地改良柑橘品种,做 强 群众的“果盘子”…。
“推进柑橘品改,是适应消费结构升级、提高柑橘产业竞争力、提升柑橘生产效益、助力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只有加强品改,坚持适地适种、良种良法,才能适应柑橘消费结构新形势……”?
王明每到一处都会反复向当地的农技员和农民反复强调柑橘品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抓好“达川区长江上游巴河百里晚熟柑橘产业带”的产业发展贡献了人大代表的技术力量。
他先后到达川区石桥、石梯、桥湾、管村、龙会、渡市等乡镇指导柑橘品改、补植、新栽等工作。着重就搞好补施萌芽肥、高换萌芽后及时挑膜、红黄蜘蛛、蚜虫等病虫防治、对春梢进行适当的疏枝等技术指导,已品改1500亩,补植和新栽1500亩。
“上世纪70年代,我区通过集体大力发展茶叶产业,茶园面积一度达到3.48万亩,干茶产量平均每年高达0.104万吨,培育出了“平顶碧芽”“千口银针”“铁山剑眉”“米城银毫”等茶叶品牌,其中,“铁山剑眉”“米城银毫”曾获“四川省优质名茶”称号…。
“但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下放,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茶园因无人管理,造成将近10000余亩茶园废弃……”王明在谈话中既有对达川区茶叶产业辉煌年代的感慨,又有对废弃茶园的惋惜。
为让废弃茶园恢复生产,让茶园成为“金山银山”,让茶树成为绿色的“摇钱树”,有效提升茶农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在他的建议下,达川区茶果站通过引进业主,采取“业主+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和“业主流转”等经营模式,逐步对达川区大堰镇铁山村、金黄村等有50年历史的2000余亩废弃的老茶园进行恢复生产,他带队下沉到一线科学指导老茶园更新复壮。
王明,作为达州市人大代表,心中装着人民,用他所掌握的知识指导群众,点对点地传授农技知识,用他所具备的技能服务人民、回报人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当选人大代表时作出的“人民选我当代表、当好代表为人民”的承诺。(张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