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记者走进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拜什托格拉克乡伊斯勒克墩村的红枣园,看到村民李德振热情地帮助从策勒县来学习管理红枣技术的一对夫妻。30年来,他一直帮助许多人学习红枣管理技术,把枣树变成民族团结“和谐树”“生态果”“团结果”“幸福果”。
李德振是村里最早一批种红枣的资深枣农,1992年从河南来到洛浦县种植红枣,那时村里家家户户门前屋后只有几棵或者几十棵小枣树,没有形成规模。从2005年开始,在洛浦县委和政府的引导下,拜什托格拉克乡开始大规模种植枣树。
李德振说:“30年前,为了多挣收入,种了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还种植了皮牙子、恰玛古、黄萝卜等蔬菜,效益都不怎么好。1986年我开始尝试种植红枣,一直延续到现在。”....
目前,红枣成为全村的主要经济来源,也成了洛浦县拜什托格拉克乡的支柱产业。红枣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收入,还起到了防沙治沙的作用。
李德振说:“自从红枣走俏市场后,经常有其他省(区)市的老板到我们村收购红枣,从以前的一公斤5元到一公斤15元,尝到了甜头后,我们就更加重视红枣的种植和管理,经过了7—8年慢慢地红枣形成规模,全村都种上了红枣树。随着红枣的品种不断改良和科学的管理技术,红枣的产量不断上升,价格也随着上涨。”....
李德振种植红枣的历程已经30多年,勤劳、努力、爱学习的他最早把管理实用技术运用到红枣种植上,他在120亩红枣每年收入40多万元,小小的红枣成了致富果,也谱写了一曲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赞歌,架起了李德振跟兄弟村群众往来的“桥梁”。大家看到他通过红枣致富卖上了好价钱,在他的带动下很多群众都积极主动种红枣。忆起当年,李德振满面笑容告诉记者说:“以枣为媒,长期以来我们与全乡尔族同胞结成了亲戚。”....
李德振说:“2014和2015年我们村跟隔壁木纳墩村结成了对子,刚开始都不太懂,栽培、嫁接、施肥和打药,经过传帮带村民都学会了红枣管理技术。在党和政府政策扶持下,解决了枣农的困难,免费宣传提高知名度,打开销售渠道,让我们致富了,家家户户住上了漂亮的新房子,冰箱、大电视、洗衣机、小汽车样样齐全。下一步我们将精心管理,将红枣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努力提高红枣产业整体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