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这点劲儿,他也不能从收入不错的电力行业转行去种枣树,一干就是20年,成为一个拥有170亩枣园的“枣老板”。
康春收的枣园种的不是一般的品种。金秋九月,走在生机勃勃的园子里,看着那些沉甸甸坠在枝叶间的枣子,听他如数家珍地介绍,“这个叫马奶枣,吃起来味道很特别;这个叫葫芦枣,外形奇特,跟葫芦一样;这个是红玫瑰枣、棒槌枣……”说着,他又拿过来一小筐真正的“大枣”,颗颗有鸡蛋那么大!
这个少言寡语的人,只有说到枣子,才口中有话、眼中有光。让人不由心生好奇,这些年,他有着怎样的种枣故事?
康春收的枣园,位于太行脚下、冶河之畔的井陉县段庄村一个名叫“石外桃源”的家庭农场,从石家庄市区出发,车程不到1小时。
确切地说,这是个采摘园,种了20多个特色品种枣。比如“果丰冬枣”,是河北省农科院专家历经18年优选、改良,结合这里日夜温差大、梯田通风透光好等自然条件培育而成。康春收说,这种枣上市早,皮儿薄、口感甘甜、营养丰富,外观酷似苹果,所以被称为“小苹果”。还有“红玫瑰”,在他的介绍中也很特别:酸度高,跟山楂差不多,但同时含糖量也很高,超过30%——香蕉的含糖量大约是14%。
采摘园的枣一般9月中旬之后开始成熟,十月正式进入销售旺季,一直持续到十一月。“去年一个国庆节就卖了十几万元。”康春收兴奋地说。
今年的产量原本预计比去年还要好,却在前些天下了场急雨,“快成熟的枣就怕下雨,雨一打容易开裂,没办法成熟,甚至有些会烂掉。”康春收很心疼,粗略统计大约有一半枣子受损。但他挺看得开,种枣本来就要面对各种突如其来的灾害,怨天尤人也没啥用。他一边积极找销路,一边着手在园子里搭建遮雨棚,为来年避免再遭灾“未雨绸缪”。
康春收曾是邢台市清河县一名电力工人,收入牢靠稳定。2003年,他听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扶持农民种树造林,不安于现状的他认为这是个机会,决定放弃工作去种枣树。
选择种枣树其实并不是盲目“拍脑袋”,康春收的父亲之前就是枣农,有一定经验,给了他“也在这方面尝试一下”的勇气。谁知真正干起来,他才知道“这不是个容易的事”。
最初,他跟随林业部门工作人员到沧州、山东等地学习种枣技术。跨进人家的枣园子,看到挂满枝头的果实,他跟着激动不已,也信心满满,可是当自家的枣树种上了,却一连三年没挂上果。回忆当初,康春收一脸苦笑,“种枣的钱多数都是向亲戚借来的,那几年都没脸见他们。”。
寝食难安的康春收四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偶然的一天,他在菜市场看到一位老太太卖的枣又大又红,品相特别好,忍不住上前询问。热心的老人把他邀请到自家枣园,看到人家果实累累的枣树,康春收羡慕不已,决心拜师学艺。从此,他一有空就来帮忙,一边干活一边学习技巧,再回到自己的枣园一一实践:对枣树“环剥开甲”,拉开树皮锁住水分,提高水肥管理技术和修剪技术……很快,枣树挂上了果。
“其实,每棵枣树都有‘性格’。修剪枝叶时,有的需要重修剪,有的需要轻修剪,枝叶摆放的角度也很有讲究,有的需要45度角面向阳光……”久而久之,康春收对种枣上了瘾、入了迷,不管出门多久,回来第一时间就是扎进园子看枣树。
尤其是让他满意的是“红玫瑰”——这个品种是他在培育酸枣苗的时候偶然发现的。起初,这棵树的紫色叶子引起了他的好奇和关注,当发现它结的是酸酸甜甜特别味道的果子,康春收决定认真培育。可是,按照往常的栽培和修剪方式,树却连续11年不怎么挂果。康春收的韧劲儿起了作用,经过不断尝试,进行各种轻重修剪对比实验,“红玫瑰”终于在2020年迎来丰收,一棵树上结出几十斤枣,可把他高兴坏了。
从发现到规模种植,共历时14年。据康春收说,口味酸甜的“红玫瑰”不负厚望,很受采摘客喜爱,成了园子里的明星品种,而且它“开花就做果,做果期长,经济效益好。”。
从外行变成内行,康春收付出很多。比起其他果树,枣树更容易遭受天灾和虫害,采访中看到他手上的道道划痕,他解释说,枣树会生一种叫“枣疯病”的传染病,一旦传染这种病,树上就会冒出许多小叶,必须及时处理,以防止再传染其他树。而修剪这种枣树不能用剪刀,只能用手去折断枝叶——这些伤痕就来自树上遍布的尖刺。
从开始的50亩,到后来举家从邢台的清河县转战石家庄井陉,枣园扩展到170多亩,他的特色枣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发展空间更大了。
“我从来没想过种其他果树。既然选择了种枣这件事,就想办法坚持做,做好它。”康春收的话听上去平平无奇,蕴含的道理却很深。他虽然没有这样表达,却让人想到“梦想”二字,只有梦想,能够让人不惧付出、不计回报、长久忍耐、持续突破。
当我们问出这个问题,康春收思考了片刻,“我的梦想就是好好干,种出好枣子,做好包装,扩大知名度。希望人人都吃上咱种的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