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上的丹巴县干热河谷里,生长着一种金黄色的四季豆,名叫“黄金荚”,豆荚修长,通体浅浅的金黄,纤维少,口感清脆,入口清香。
因为信息不通畅+交通不便,丹巴的黄金荚虽然一直被扶持,但也一度滞销。去年,黄金荚卖不出去,只能放树上长老,最后种子就收了1.5吨。于是,农民们一直都想放弃这个品种。
然后转机出现了,盒马和丹巴签了协议,利用现代供应链,只用13小时就能从丹巴送到消费者的餐桌。这下,一度有点危险的黄金荚活了过来。现在听说全国商超都在求购,兄弟乡镇也在求种植,它不仅活了还火了?
丹巴“黄金荚”登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深受追捧,市场需求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在盒马效应的带动下,黄金荚的销售状况从“无人问津”变为“供不应求”,晋升“网红蔬菜”之列。
其实这是现代电商最让人喜欢的地方:高山深谷的隔阂,千里万里的距离,语言不通的阻隔,都会被彻底抹平。好东西,总有机会发出光彩。
“最近每天可以摘800多斤(黄金荚),盒马一天要两三千斤。这个情况,要等7月中旬新的一批黄金荚上市后,才能缓解。”四川省丹巴县尚作有机农业负责人江孝明介绍。
丹巴农牧局高级农艺师刘新丽说,丹巴种植黄金荚的历史很悠久,这得益于得天独厚的种植环境。位于大渡河源头的丹巴,属于干热河谷气候,日照十分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降雨量也只有600毫米。黄金荚作为矮生作物,适合生长于丹巴这样的干热河谷地带,地理优势造就了黄金荚金黄色的外表和脆嫩的口感。
过去,由于县城人口数量有限,不便利的交通也阻碍了黄金荚的出口之路,黄金荚的销量非常低,并未形成产业,基本上用作自家食用。如今,经盒马开发后,黄金荚大大“升值”。
刘新丽以一亩地的收成为例进行解释,她透露,从前,农户种植一亩地的玉米可以挣1500块,如今种植一亩地黄金荚,农户的收入可以达到6000元至8000元。
作为四川省曾经的深度贫困县,如何培育一个可持续有支撑的产业来带动农户致富奔小康,困扰县委县政府已久。
丹巴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谢德刚介绍,目前,在盒马效应的带动下,供不应求的黄金荚,已被地方政府立为标杆产业。为了做强黄金荚产业,丹巴县主要领导已组织多次会议,更进一步的发展规划,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
“在区位不占优势的地方,做农业太难了。我们终于有产品走出丹巴、走向全国了。”他清晰地感知到了农村的变化,经盒马开发后,丹巴改变了传统的种植习惯,调整结构,重视管理,群众种植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也多了起来。
“我们县有两个村在种植黄金荚。那位镇长问我,可不可以也到他们镇扩种黄金荚,这对农民增收是好事。但在我看来,增收很重要,但更要重视品质。黄金荚对光照、土壤、气候都有要求,去哪里扩种,要农业专家来决定。”。
作为矮生作物,黄金荚的扩产难度较大。但良好的市场需求,推动着黄金荚增产之路。随着黄金荚热销,丹巴县里正在论证,在适合黄金荚生长的河谷地带扩种,预估面积会翻10倍。
增产之后,如何进一步实现产业化?江孝明透露,以后会采用四川比较常见的 “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公司负责资金和技术,合作社负责生产经营管理,农户则主要负责提供劳动力和土地。
黄金荚的火热,也引发了农业学者的关注。6月底,四川农业大学蔬菜学博士秦耀国和同事,去当地考察了蔬菜产业。听闻黄金荚热销,秦耀国去了黄金荚的主产区。
他建议考虑种植技术标准化。秦耀国举例道,黄金荚可以施一些富含微量元素的肥料。“老百姓对肥料有误解,其实合适的施肥,不仅会提高产量,也会提升黄金荚的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