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宣城4月9日消息(记者鲍玉婵 通讯员严扬 余克俭)春耕时节,处处是抢抓农时春耕备耕的忙碌身影。在郎溪县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运用手机、电脑、无人机、新式农机或智能物联网系统等“新农具”来耕种劳作,成为了春日郎川大地田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G蓝莓智能水肥控制系统(央广网发 严扬摄)...
在郎溪县十字镇施吴村5G蓝莓种植基地,负责人梅伟跟往常一样正在通过手机查看温室大棚内的蓝莓生长情况,完成盆栽蓝莓的日常管护。在这里盆栽蓝莓被智能水肥系统连接起来,遍布大棚的二十余个传感器和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大棚气温、土壤湿度、水肥补给进度等数据,不间断地向管理员“汇报”数值变化。
“我们水肥一体的优势就是营养很精准,蓝莓它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肥料配比,水肥可以很精准的把水肥施入到盆土下10公分,直达它的根系。”梅伟说。
梅伟是一名“90后”新农人,此前一直在上海从事景观设计,看到家乡如今农业飞速发展,决定放弃一线G蓝莓种植基地的田间管理工作。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她一人就能管理约五十亩连片大棚、四万余盆蓝莓。
一路向北穿过金灿灿的油菜花田,来到梅渚镇黎明村。“00”后小伙王洋、王力两兄弟正在准备为小麦田进行飞防作业。他们展开起落架,加入药水,设定好飞防路线…。
一架四旋翼无人机快速转动螺旋桨,“呼”一声从地面腾空而起,按照设定的线路迅速飞进田地上空。农药喷雾洒下,均匀而精准。
“(无人机)基本上是全自动的,我们只需要把这个图跑过了之后,飞机飞到天上,它会自己去完成,包括撒药的量是很标准的。而且在飞的时候,完全不需要担心碰到什么东西,避障功能非常的好。”返乡以来,兄弟二人已经从最初的无人机“小白”成长为如今的熟练飞手。春耕期间一天最多要完成约300亩的飞防任务,忙的时候光电池一上午就要用掉好几块。
如今,在郎川大地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归家乡,投身农业。他们懂技术、善学习、勤思考,犹如燕子归巢,共同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