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习对移风易俗工作深切关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2023年4月起,广西在30个县市区开展移风易俗“五个统一”(统一操办规模、统一宴席标准、统一服务队伍、统一礼金上限、统一监督管理)工作试点,将婚丧礼俗改革融入乡风文明建设,并因地制宜,逐步在全区推开。
隆林各族自治县作为自治区移风易俗试点县,全面推行“五个统一”工作法,抓住婚丧礼俗大操大办等关键问题,破旧俗、树新风、惠民生,激发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取道百色,一路向西,广西云-广西日报调研组到达隆林时,入夜已深。县城街巷,满满的烟火气,城中半山上的“月亮集市”,人头攒动…。
跨越脱贫攻坚“大山”,走上乡村振兴“大道”。响应中央号召,隆林开展移风易俗的“新革命”,向根深蒂固的陈规陋习宣战,改变旧习俗,树立新风尚。
1990年3月,杨金辉的奶奶过世,亲戚们牵来的“牛礼”一头比一头大,最后宰了27头牛。一时风光无两,之后村里再也没有人家能超越这个纪录。
“能宰这么多牛,说明家族有实力,也对得起老人家。”杨金辉说,当时的风气,以宰牛多少“论英雄”。
在当地,老人过世,主家要宰老人生前饲养的一头耕牛祭祀,还要另宰一头来待客。女儿女婿以及其他近亲属,也要牵“客牛”来宰杀,以示敬献。宰杀的“客牛”,主家留下一半,并按市场价给客人“回礼”,另外一半由客人带回。
“宰牛祭奠的习俗沿袭了千百年,是当地人表达铭记长辈、弘扬美德的朴素理念。”百色市苗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敖德金说,然而,随着人们生活逐渐富裕,这一习俗开始“歪”了,变味为攀比陋习。如此大操大办,造成极大浪费。
宰牛越多,主家负担越重。不少农户因为办丧事背上沉重债务。有人感叹:“辛辛苦苦挣点钱,一场酒席回到脱贫前!”。
“一头大牛六七百斤,花费近万元。一场酒席办下来,我们家负债15万元。”杨金辉感慨,“父亲和伯父做生意,家境还算殷实,但还是被拖垮了。”!
2016年,杨金辉的父亲过世。饱尝牛债之苦的他,极力劝阻亲戚再送“牛礼”,最终宰了4头牛两头猪,花费8万元,这依然不是个小数目。
这笔巨款怎么还?“当时我刚参加工作,工资才几十块钱。”无奈之下,敖德金的亲戚朋友每人来背条牛腿回去,帮分担费用。之后哪家办白事,他同样去背牛腿分担。
“结婚要摆四五次酒。”祥播村党支部副书记王定伟说,先摆订婚酒,接着摆看八字酒,之后是正式结婚酒。婚宴连摆3天。3天后新娘回娘家,再摆“回门酒”。生了孩子,还要办满月酒……每次摆酒,少则10来桌,多到80桌。
“为了人情到,砸锅卖铁都要到。”村民陆小荣苦笑着说,特别是办白事,按当地风俗,亲戚要牵猪来宰,可以说“报丧信息到,赶紧去找猪”。
“人情大过天”。在隆林,村里有红事白事,亲戚无论在外多远,都要赶回。有的酒席操办时间太长,动辄十天半月,有的务工者不得不辞工回来。
如果“娶不起”、“死不起”、早婚早孕等不良风气蔓延,将给群众带来沉重经济负担、精神负担,成为阻碍乡村振兴的“绊脚石”。县委县政府认识到,整治婚丧喜事大操大办等不良社会风气,顺应民心、符合民意、势在必行。
2021年,隆林启动移风易俗统一行动,举全县之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2023年,作为自治区移风易俗试点县,全面推行“五个统一”工作法,对操办规模、宴席标准、服务队伍、礼金上限、监督管理进行统一。
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问题,梳理出“重殓厚葬大操大办、白事宰牛过多、办理白事占据道路、治丧时间过长、早婚早育、彩礼过高”等6个痛点,出台了《开展移风易俗统一行动实施方案》《治理乡村白事重殓厚葬、大操大办推动移风易俗实施方案》等5个整治方案,成立县移风易俗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
倡导红事新办,婚车不超过6辆,彩礼不超过3万元;白事简办,原则上不超过3天,最多不超过5天,宰杀牲口不超过3头。不占公共区域操办,随礼不超过200元,倡导零彩礼或低价彩礼。
“本来算下来要宰12头牛,最后只宰了3头,总共花了3万多元。”杨金辉说,“我们跟亲友说清楚了,现在提倡移风易俗,大哥生前也交代后事简办。大家从思想上转变了,都能理解,能接受。”!
在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的基础上,隆林依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居民(村民)会议等民情民意渠道,广泛开展调研,因地制宜、一村一策,让群众易接受、能做到。不同的村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婚丧嫁娶宴席每桌菜品6—10个,价格200—500元。
祥播村召开村民大会,讨论把随礼减下来,提倡50—100元。周边村寨也跟进效仿,逐渐形成一股新风。
“最高兴的就是年轻人,现在办婚礼只摆一次酒;务工在外,叫别人代随礼不再有心理负担。村里人办丧事,宰两三头猪就可以了。”王定伟说。
村前广场上,新郎熊衷和新娘吴二妹,身着民族服装,在众乡亲的祝福中,完成了一幅“携手一生”的手印画。
婚礼既保留民族传统,又融入新风尚,充满仪式感:乡党委书记担任证婚人,村党支部书记颁发纪念婚书,村里一对“宝石婚”夫妻送上祝福,新郎新娘当众表白宣誓…....
筹划这场婚礼的,是当时的自治区政协办公厅驻村李静。她说:“这次集体婚礼体现了‘五个统一’要求,倡导零彩礼或低价彩礼,旗帜鲜明反对高价彩礼、铺张浪费、大操大办。”。
8月25日,记者来到么窝村。烈日下,熊衷在圣女果种植园里忙得不亦乐乎。“我结婚只花了1万元彩礼,没有欠债,没有思想包袱,生产更有干劲了。”。
“去年那场集体婚礼产生了积极效应,不少人纷纷询问什么时候再举办。”么窝村党支部书记陶胜明介绍,如今,结婚零彩礼或低价彩礼、丧事简办,在村里蔚然成风。
“2013年,我从广东返乡发展种桑养蚕,成为村里首批养蚕的农户。”李应祥介绍,2014年、2016年,他的奶奶、爷爷先后去世,两次丧事总共宰了十几头牛,欠下5万元钱。“那时我养蚕刚刚起步,受到了影响。这笔钱过了几年才还清。”...
“移风易俗带来很大改变,让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发展生产,走向共同富裕。”从人情债中解脱出来的李应祥,一心搞事业,桑园发展到300亩,年收入近百万元,并带动100多人养蚕致富。
驱车穿行在隆林各个乡镇,蜿蜒的公路盘桓于山腰,缀起一个个美丽村庄。村头巷尾,宣传标语不时从窗外掠过——“尊老敬老辈辈传,厚养薄葬风俗好”“不要彩礼不欠账,和睦美满幸福长”…!
这里共安置3300多户1.4万人,群众来自16个乡镇,婚丧嫁娶还保留着原来的习俗。起初,摆办宴席只能在楼下空地进行,既不方便又影响其他居民。
“红白事馆解决了居民办席的难题,也为社区开展合理引导、推动移风易俗提供了抓手。”驻社区罗政介绍。
社区根据“五个统一”要求,制定了村规民约,明确红白事办理标准,通过劝导、报备、承诺、服务、监督等措施,引导群众改变大操大办等陋习。在这过程当中,罗政深感“五个统一”是要求,也是方法;是约束,也是解放。“照着去做,大家都受益,真是及时雨啊!”。
作为红事馆的外包酒楼,菜谱有458元、468元、488元三个档次。“因为价格实惠,不少居民到这里来办席。”酒楼老板何文良说。
“订婚时,买了10斤肉、10斤酒、两只鸡,宴请双方家长,领证后只是请同事到家里吃了顿饭。”罗国芬说,“我是党员,又是社区工作者,更应以身作则。”...
“父亲去世后,本来说7天后才能发丧。我说如今倡导移风易俗,3天就够了。”今年6月,新州镇民族社区居民陆秋莉耐心说服家人,简办了父亲的丧事。
者浪乡央腊村,群众爱唱山歌、爱跳舞,村里有老中青三支文艺队。“我们以山歌、舞蹈、快板等形式,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引导群众自觉陈规陋习。”央腊村文艺队队长黄秀逢说。
“去年,我们邀请附近乡镇的文艺队前来联谊。看到我们这边移风易俗好气象,他们表示回去以后要加强宣传引导,迎头赶上。”文艺队队员黄秀送说。
“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了。”者保乡同福村村民常东林是“网红”,他在网上发布的“我的家乡我建设”主题视频,格外吸引人。
同福村把移风易俗同“千万工程”建设结合起来,扩道路,修凉亭,打造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微乐园。常东林等6户群众主动找到村两委,无偿让出两亩地修建文化广场,过去脏乱差的村庄大变样。
“现在,大家有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投入村容村貌建设,乡村振兴后劲更足了。”同福村党支部书记罗显思说。
从群众中挖掘和选树文明实践典型,隆林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道德示范户、移风易俗示范户等评比活动,涌现出一批最美家庭、好婆媳、好少年。
按县里最初设想,隆林计划用3年时间,让全县行政村(社区)全部达到移风易俗示范村标准;后来经过仔细调研,从实情出发,调整为5年,循序渐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有这样一组数据:今年以来,全县劝阻白事大操大办933起,减少宰杀牛1139头、猪1458头、羊732只;劝阻高额彩礼88起,少收彩礼219万元……累计为群众节省开支1618万元。
今年一季度,县里面向5个试点乡镇发放问卷2500份,移风易俗知晓率和满意率分别为94.8%和97%。
“统而不揽”。党委、政府定方向、定目标,但不搞“大包大揽”,充分尊重民俗传统、生活实际和群众感受,精准引导,有序规范。
“治而不整”。区分出哪些传统民俗需要传承弘扬、哪些可以暂时保留、哪些“变味”“跑偏”亟须整治,进行分类指导,突出长效治理,不搞“一禁了之”。
设立县级移风易俗专项行动部门,统筹协调人大、政协、组织、宣传、政法、教育、卫健、民政等10个部门,形成全方位合力。
加强基层治理。通过网格化管理,依托基层组织,构建移风易俗“宣传—承诺—报备—监督”的闭环式管理链条。
用好民族自治县地方立法权,为移风易俗提供法律保障。2023年11月,隆林各族自治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移风易俗工作的决定》,这是广西首个关于移风易俗的地方性法规。
“过去我们做劝导工作,有的群众会问,不让这么办,有什么依据?现在有了法律法规,我们做工作更有底气了。”陶胜明说。
隆林各试点村(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把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纳入村规民约或居民公约内容,调整充实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协会,建立4支服务队伍,即宣传队、宣讲队、礼仪服务队、后勤服务队,分布在乡村一线为群众服务。
2021年10月的一场丧礼,为扭转白事大办的风气开了好头。德峨镇党委书记罗仁华对此记忆犹新。
当时,德峨村担任过县领导的一位老党员去世,家乡的亲友认为,丧礼应当办得隆重,初步算下来要宰23头牛。老人的儿子也是党员干部,想带头移风易俗,但亲友的坚持让他备感压力。他找到罗仁华,经过两次沟通谈心,下定决心简办丧事,只宰了3头牛。
移风易俗,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隆林1.3万余名党员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纪检监察部门加强监督,把移风易俗纳入基层党建“四不两直”调研督导,加大对违反移风易俗典型案件的通报曝光力度。
2023年,德峨村大水井屯60岁以上的老人开了一场座谈会,大家都表示身后一律丧事从简,“宰牛不超过3头”。
“但实事求是地说,一头都不宰,一时难以达到。”他解释道,“移风易俗要尊重不同民族和区域风俗习惯,充分考虑群众接受程度,确保政策既能落地生根,又不会引发群众反弹。”!
“他的母亲昨日去世,办丧事的桌椅、厨具不够用,特地来村里申请使用一批桌子、凳子和蒸饭柜。”一位帮忙搬运桌椅的村民告诉记者,“以往这些设备要到外面去租借,运回来也麻烦。现在村里就有,只象征性收取一些使用损耗费,非常方便。”...
岩怀村以统一服务为切入口,利用村集体经济收益金1万余元,采购蒸柜、桌椅、餐具等便民办酒设备,为群众开展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提供便利。
在隆林不少农村,群众婚丧事宜向红白理事会报备后,志愿服务队不仅送炊具餐具上门,还派出流动厨师及帮厨人员帮忙操办。目前,全县180个行政村(社区)组建了745支服务队,队员7865人。
今年春节,对面的朗行村老支书带了3支篮球队过江来,跟纳贡村打比赛。“加油”等呐喊声此起彼伏。打完球又一起对山歌,村里热闹到了很晚,村民意犹未尽。
“以前我们多是在红白喜事时走动,既是人情往来,也图个热闹。现在变了,交往更多的是搞联谊。一年有两次座谈会,还有大伙最喜欢的‘村BA’。”纳贡村委副主任韦朝柳说。
两村还携手打造移风易俗跨省联建示范点,商讨制定联合倡议婚丧事宜操办公约,译成各自方言,广泛宣传。
秋日的林岚里,连绵起伏的2000多亩果蔗郁郁葱葱,根根果蔗挺拔匀称,丰收在望。正在地里忙活的农户熊正勇说:“我们收砍果蔗时,全村人和对岸的兄弟姐妹都过来帮忙。”!
隆林还把移风易俗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依托广西三月三、跳坡节、火把节等民族节庆,通过“谈、唱、写、宣、绘”方式,以乡音传播新风。
“青少年教育是深化移风易俗的长远措施。”该县教育局干部满贵介绍,县里编印了移风易俗教育讲义,在中小学校开展教育课、主题班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
9月,开学了,新的讲义又将发到新一批学生手里。走进课堂的移风易俗,将跟着孩子们走进家庭,走进村寨,走进千万人的心灵。
来源:广西日报(调研组成员:徐波、刘昆、覃文武、梁菡、佘鸿雁、凌聪、罗侠、廖志荣、莫雅雯、张星、韦方全、潘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