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在福建工作17年半,足迹踏遍八闽大地,曾17次来漳州调研指导工作。“四下基层”是习在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日前,市委主题教育办组织开展“沿着的足迹漳州四下基层主题采访”活动,组织记者深入多地,前往《闽山闽水物华新习福建足迹》中涉及漳州的重要标志地开展集中采访。本报今日推出主题采访活动专稿,聚焦漳台农业交流合作,展示我市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生动实践。
澳洲手指柠檬、太平洋莎梨、红宝石芭乐在漳浦县顶坛村的闽台高优百果生态示范园内,世界各地的奇珍异果挂满枝头,台胞蔡志阳正忙着察看改良选育的新品种。
蔡志阳是入驻漳浦台湾农民创业园的一名台商。他出生于台湾嘉义农业世家,2013年到漳浦考察,2016年成立了漳浦台丰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致力于现代高优生态农业推广。
台湾农业精致化程度高、品种多样、技术成熟。大陆腹地广、市场大、消费力强,农机设备多样化、网络营销发展迅速。“两岸的农业科技可以取长补短,我想把台湾好的技术、好的品种引到大陆的田间地头。”蔡志阳说。
在蔡志阳的种植基地里,已有130多个花木瓜果新品种。他把示范基地作为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新成果的展示推广平台,手把手指导农民种植技术,辐射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经过驯化栽培,巨无霸红心火龙果、黄晶果等多个水果新品种已在福建、广东、广西等多个省份推广种植。
“我们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除了贷款贴息、项目建设补助、人才补贴、用电优惠等政策外,漳浦台创园还为我们提供不少贴心服务,这让我们在这里生活暖心、创业安心。”蔡志阳表示,公司最近在申请苗木许可证,漳浦台创园派专人解读相关政策,还帮忙办理相关手续。
在漳浦台创园,还有许多像蔡志阳这样跨越海峡而来的台商,他们在此扎根,播种农业新理念、新技术、新品种,与当地农民共同谱写两岸农业融合发展的新篇章。杨荣焜也是其中之一。
杨荣焜拥有台湾成功大学企业管理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财务学双博士学位,在台湾教书17年。2017年,他从大学教授岗位提前退休,来到漳浦发展并入驻台创园。
杨荣焜发现,当地的农业种植与台湾的精细农业相比,还比较传统,农户为节约成本,不愿购买合适的种苗和化肥,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受到很大影响。杨荣焜就帮他们购买,还手把手教授种植技术,收获之后再统一收购。
在漳浦,杨荣焜既种植台湾莲雾、西瓜凤梨、雪梨枣等新品种水果,也养殖石斑鱼、金刚虾等水产,把台湾的高密度养殖技术引入当地,不断推广无抗养殖的生态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在他的带领下,港头村高密度金刚虾养殖面积新增了两三百亩。
“产量提高了,品质提升了,价格上去了,农户对我越来越信任。他们学会了操作机械设备,还逐渐养成科学的种植、养殖习惯。”谈及农户的变化,杨荣焜颇有成就感。
如今,杨荣焜的技术团队吸纳了10多位农学博士,其中既有蔬菜水果种植专家,也有水产养殖技术人员。在他们的指导下,当地200多户农户实现种养效益、收入“双提升”。杨荣焜说:“国家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漳浦台创园也做了完备的政策规划、配套措施,助力台商投资创业。我们将尽己所能,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作为首批国家级台创园之一,漳浦台创园成立16年来,积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紧扣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示范园建设目标,在做优特色花卉、推动人才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上下功夫,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园区台农台企服务水平,助力漳台农业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台创园累计引进台资农业企业294家,年创产值达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