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陆晓华 见习记者 葛皓珺)“不用洗,摘下来就可以直接吃,我们的蓝莓个头大、脆、口感丰腴。”昨天下午,在吴中区临湖镇东吴村的蓝莓大棚里,太湖蓝莓研学活动正在进行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俞映倞介绍,这是江苏省农科院、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复旦大学和苏州浩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手,在太湖流域设立的第一块蓝莓种植基地。在绿色高效种植技术模式的加持下,仅用一年的时间就结出平均直径18毫米大小的蓝莓果实。
一颗好蓝莓的诞生,需要优质品种、适宜基质和科学养分供给三者的配合。这里种植的品种是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针对太湖流域专门选育的,果实大、口感好、产量高就是其最显著的优势。“蓝莓对土壤有较为特殊的要求,既要土壤偏酸性,又要兼具透气和保水属性,太湖流域多数土地都达不到这个要求。相比于改土,使用定制化的基质成本反而更低,种植起来也更为便捷绿色。”俞映倞介绍说,这里的蓝莓去年还是10厘米高的种苗,今年已经果实累累。
记者看到,蓝莓园里配套了水肥一体化设施设备。俞映倞介绍,水肥一体化设备取太湖水,经过过滤之后,按100:1至300:1的比例与化肥混合在一起,按照固定时间,用滴溅的方式将养分直接给到植物根部。“一口一口喂足蓝莓苗养分。”设备在手机上就可以控制,可以根据作物需求、当天光照、气温和蒸发量进行动态调整。“这样,一个普通工人也能独自管理五亩地。”俞映倞在手机上边演示边说。
在肥料配比上,俞映倞他们根据蓝莓苗的需求和反馈,进行动态调整。既要保证它吃得饱、有足够的养分,也不能给太多养分造成浪费。“蓝莓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俞映倞说,“根据植物的生长周期,我们探索出一套养分规律,让这里蓝莓种植的氮、磷利用率超过50%,和普通条件下栽种的果树相比,养分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从钵苗移栽开始,第一年种出的果子就达到了一般种植第三、四年的大小!”....
这套种植模式来源于前期在云南的种植经验,但苏州的环境给蓝莓的生长带来了不一样的考验。“苏州春天雨水多,有些品种的蓝莓也会生病。调整生殖生长的时期,避开温湿天气,实现让天气帮助我们防病防害,是这里正在进行的技术探索。”俞映倞预告说,“用这一技术种植的新一批蓝莓果实将在今年国庆上市。”...
苏ICP备2023002088号-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10330073...
中小学作文投稿:苏州日报《沧浪》副刊投稿: 苏州日报小说版投稿:szrbsiaoshuo#163.com 姑苏晚报《怡园》副刊投稿:chuxinsz#126.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邮箱:jubao#subaonet.com本网举报电线新闻行风监督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