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看如覆霜盖雪、近观如流苏细穗……近日,随着一株古流苏树步入盛花期,位于北京市密云区的苏家峪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高光时刻”,络绎不绝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涌来,只为一睹这株古流苏树的风采。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流苏树系北京市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因花期优美受到民众喜爱,但达到古树级别的流苏树全北京市仅有三株。据专家推断,苏家峪村的古流苏树已有580年的历史。
苏家峪村位于密云区东北部的新城子镇,距北京市区约150公里。5月12日,北青报记者来到苏家峪村的古流苏树前,只见一块台地上生长着一株参天大树,树高约13米,主干1.3米处分为两主枝,向上延展成蘑菇形树冠,平均冠幅约16米。古流苏树枝繁叶茂,开满洁白的流苏花,远观如覆霜盖雪,近观纤长雪白的花瓣,犹如古装上的流苏细穗,随风摇曳清香怡人。
因古流苏树开花,苏家峪这几日的游客络绎不绝。“最近四五年,我经常看到苏家峪古流苏树的消息,今日一见的确气度不凡!”53岁的赵淑玲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为一睹流苏花开,她和伙伴们当天从密云城区出发,驾车60多公里专程来到苏家峪。
古流苏树的盛花期能持续多久?据苏家峪村村委会书记王银江介绍,苏家峪古流苏树今年盛花期始于5月10日,估计能维持10天左右,往年的盛花期都是在5月中旬。王银江还谈到,古流苏树不仅花期颜值高,树叶还可以制茶,因此又被称为“茶叶树”。过去常有村民采摘流苏树叶,经过蒸、搓、晾晒等工序制成茶叶。在他印象里,流苏茶水味道微微发涩,有清热祛暑功效。但随着村民古树保护意识增强,早已无人采叶制茶。
值得一提的是,流苏树在北京并不罕见,但达到古树级别的却屈指可数。据北青报记者了解,北京市现存4万余株古树名木中,登记为古树的流苏树仅有3株,分别位于海淀区北京大学承泽园秀水楼院、密云区新城子镇苏家峪村、延庆区大庄科乡霹破石村。其中,密云和延庆的两株流苏树为一级古树,北大校园内的则为二级古树。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苏家峪古流苏树枝繁叶茂,离不开30多年的人工养护。《北京郊区古树名木志》记载,上世纪80年代末,苏家峪古流苏树被认定为一级古树,当地村委会投资1400元,为其安装了周长16米的金属护栏。
新城子镇林业站站长胡玉民介绍,他们每年春季都会为古流苏树浇返青水,夏季除蚜虫,入冬前会浇冻水。去年春天,他们发现古流苏树有衰弱迹象,花叶几乎同时长出,而正常情况下应当是“先叶后花”。为改善古树长势,今年4月,新城子镇林业站工作人员和植保专家一起,对古流苏树的立地环境进行了改良,并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基本恢复了“先叶后花”。
据参与此次保护工作的设计师陈志刚介绍,首先他们将原来的护栏、木栈道及外围硬化地面铲除,将古树的营养面积从16平方米扩展至260余平方米,并清理渣土、更换种植土、浇水施肥;其次,在古树保护范围内发现一口地窖,并进行了回填;再次,移栽了古树周边争夺生长空间的香椿树、栗子树等。陈志刚透露,接下来还需要对古流苏树进行体检,再根据体检状况制定本体保护方案。
悠久的历史,是古树的独特魅力。在苏家峪古流苏树的主干上,拴有一枚红色树牌,注明其为一级古树。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树牌中年代一栏由原来的“清朝(约210年)”调整为“明朝(约580年)”,前后相差310年。据陈志刚介绍,他和同事们主要通过胸径、生长环境、立地环境来判断树龄。在保护工作中,他们推断这株古流苏树约580岁,并对过去的年代信息进行了调整。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参照《北京市古树名木评价标准》,胸径即树木根茎以上离地面1.3米处的主干带皮直径,流苏树胸径≥70厘米的为一级古树。树牌信息显示,苏家峪古流苏树的胸围达310厘米。推算其胸径为99厘米,超出北京市一级古树标准29厘米。
按照最新的580年树龄推算,苏家峪古流苏树栽种于1441年(明朝正统六年)。那么,这株古流苏树究竟由谁栽种?当地流传着两种传说,一是野生存活至今,二是由南方人到此栽种,但迄今尚未发现确切的文字考据。
“莱伯氏先天性黑蒙症10型(LCA10)”是一种较罕见的遗传性眼病,患者会因视网膜病变而失明。CEP290基因发生突变的人患有一种较罕见的遗传性眼病,即“莱伯氏先天性黑蒙症10型”,患者会因视网膜病变而失明。
5月9日,在山东青岛拍摄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无人机照片)。5月9日,在山东青岛拍摄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无人机照片)。当日,山东青岛造船厂建造的“深蓝2号”大型智能深海养殖网箱实现陆地完工。
前不久,“面包店的香味是假的”话题冲上热搜,更带火了“食物香氛”这个概念。不少网友诧异:食物香味还能“造假”?
10日上午,“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重大设备之一——行星际闪烁监测望远镜顺利通过工艺测试。这标志着子午工程二期项目具备迎接工艺验收的条件。
5月10日,一场代号为“应急使命·2024”的超强台风防范和特大洪涝灾害联合救援演习在浙江金华等地举办。演习模拟超强台风“海神”正面登陆浙江沿海,贯穿浙江全境,钱塘江流域发生超历史特大洪水…。
作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引领带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2021年1月,阜航麦1号正式获得安徽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证书,成为安徽省首个利用航天诱变技术自主育成的小麦新品种。
(记者宋晨)5月9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智慧天网一号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智慧天网一号01星作为我国首颗中轨宽带通信卫星,包含技术验证A星与配试B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近日,该所作物基因编辑技术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建立了首个黍稷遗传转化体系与基因组编辑系统,并发布了目前最高质量的黍稷参考基因组,为未来黍稷的分子育种和培育突破性品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生态保护补偿是指通过财政纵向补偿、地区间横向补偿、市场机制补偿等方式,对按照规定或者约定开展生态保护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补偿的激励性制度安排。
在诸多产业领域,尤其是人工智能、未来产业等新赛道,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正加速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他们大展拳脚、加速奔跑,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澎湃力量。
大食物观要求从人民群众需求出发,统筹各类食物资源,协调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让老百姓不仅能“吃得饱”,还能“吃得好、吃得健康”。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看,许多国家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后,传统产业资源、能源成本快速增加,低成本竞争力逐渐衰弱。
日前,文昌航天发射场(以下简称“文昌发射场”),再一次令世人瞩目。站在这片生机勃勃的航天热土上,凝望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托举嫦娥六号奔月的壮美轨迹,人们挥舞国旗、高声呐喊,满眼皆是对星辰大海的美好向往。
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南繁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和种业振兴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为落实中央关于种业振兴重要部署,今年发布的《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明确。
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是种业振兴市场净化行动的核心环节。围绕种业振兴和产业发展所需,崖州湾科技城用好用足海南自贸港优惠政策,全力探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推进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知识产权特区建设。
制作“数字人”时,仍需谨慎应对社会伦理和个人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AI技术的滥用所带来的犯罪问题。
图像识别、智能助手、虚拟人、文生视频……技术的发展和创新让人们进一步向智能时代迈进。该系统可以为“3D+AI”研究提供真实、精细的高质量三维数据,解决目前该研究领域高精度三维数据不足的问题,为AI模型生成更高质量的视频提供实时、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数据支撑。
外科医生近日将一个大鼠胚胎的肾脏组织移植到另一个大鼠胚胎中。在出生前移植一个器官,可以使其和胚胎一起生长发育,这样器官在胚胎出生时就能发挥作用,并降低排异反应风险。
近日,爱因斯坦探针(EP)卫星任务发布了首批在轨科学探测图像。袁为民安排他担任“项目经理”,任务是完成2022年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抓总研制的“力箭一号”火箭发射的“龙虾眼X射线成像仪”(LEIA)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