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天祝县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会地带,位居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冲,藏语名为“华锐”。
近年来,天祝县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奋力走好中国式现代化天祝实践之路,取得了高海拔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突出成效,呈现出一派幸福美好的新景象。
近日,甘肃日报社、甘肃日报报业集团派出全媒体采访小组,赴天祝县开展县域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在工业园区目睹天祝产业发展的“速度与激情”,在祁连山下见证绿色生态保护的决心与成效,在城乡群众的生活里感受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幸福与喜悦。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李峰洪文泉金奉乾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王梓懿龙毅!
时下的天祝县,蔬菜大棚里绿意浓浓,工业园区里机械声隆隆,一个个重点项目开工,大大小小的企业抢进度、赶订单、忙生产,高质量发展的脚步声响彻华锐大地。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牧业县,农牧业产业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天祝县发展的速度。然而,天祝县现有92.56万亩耕地,其中77.34万亩都是山旱地。
如何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变冷凉气候条件为产业发展优势,做大做强特色农牧产业,是天祝县高质量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产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和压舱石。”天祝县委书记沈忠道介绍,近年来,天祝县提出“坚持向山旱地要效益”“推行牧区繁育、农区育肥、农牧互补模式”发展思路,推动高原夏菜标准化、食用菌规模化、藜麦中(藏)药材精细化、牛羊养殖现代化,聚力打造4个10亿级产业集群。2023年,全县农牧民群众经营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9%,群众增收有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4月26日,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松山镇德吉新村北侧的一大片平地上,一排排黑色“覆膜”的大棚鳞次栉比。这里是天祝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高原食用菌基地,勤劳的菇农们又开始了忙碌的一天。
“80后”菇农赵海,2016年随家人从哈溪镇搬迁至德吉新村。这几年,在乡镇干部的帮助下,赵海摆脱了之前“种几亩青稞靠天吃饭”的日子,承包大棚种植菌菇。
“这几天大棚里菌棒拆袋,正是最忙的时候,我们要赶着五一假期出棚销售。”看着菌棒上刚刚冒尖的香菇,赵海满脸喜色。
“天祝县海拔高,气候冷凉,农业生产病原菌少,病虫害少,非常适宜中低温型食用菌生长。”天祝县农业农村局产业化服务中心副主任韦忠辉介绍,天祝县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发展“错峰头”食用菌产业,培育了一大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带动全县5200户2.1万人发展食用菌产业,户均增收2.5万元。
“全县6684个菌菇大棚,这里占了近一半。”松山镇党委副书记周源介绍,按照“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采取“农户自营”“企业经营”“集体联营”等经营方式,松山镇实现了“村村都有产业,人人参与其中”。
天祝县高原夏菜育苗中心1万平方米的智能育苗温室里,近千万株莴笋苗正沐浴着阳光。现代化的机械喷淋臂“轻拂”而过,幼苗上顿时铺满了晶莹的水珠。
天祝县以金强川片区为重点,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荚豆、红笋、甘蓝等8大类高原夏菜产业,推广全膜覆盖沟播、集水高效补灌等技术,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做了22年的蔬菜生意,我清楚现代化育苗对高原夏菜产业的重要性。”育苗中心运营负责人韩珏在工程没有收尾时,就赶来签订了育苗中心承包协议。
深谙蔬菜经营的韩珏,深知“一年两茬试种”和“全年育苗总量近亿株”这些关键词的含金量。他高薪聘请技术人员,当地120余名菜农,努力要让“科技改变菜农的生活”。
午后时分,位于石门镇石门村的甘肃祁连藏药业有限公司里一派忙碌景象:成品库里,安检员何颖年正在盘点出库药材切片;加工车间里,十余名“全副武装”的工人用无菌包装机打包药材。
投资8400余万元的祁连藏药业是一家集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中药生产企业,具有年产中药饮片2200吨的生产能力,2024年预期营业收入1.2亿元。
松山镇德吉新村村民高翔玲,一个月前还是在家带孩子的全职妈妈,如今跟着邻居来药厂打工,月收入4800余元;华藏寺镇岔口驿村村民任志文,在祁连藏药业的扶持下种植400亩黄芪,成了药材种植大户。
为延长中药材产业链,天祝县建成中药材精深加工园区,引进培育祁连藏药业等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带动8000多人参与中药材产业发展。
扬优势、壮规模、提质效、延链条、强品牌、促增收通过大力培育高原夏菜、食用菌、藜麦、中(藏)药材、牛羊养殖等特色产业,天祝县实现了县有产业体系、乡有特色产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的目标,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全县高原夏菜种植面积15.6万亩,产值达到7.69亿元;袋栽食用菌8000万袋,产值达到7.5亿元;牛羊养殖分别达到26万头、200万只,产值达到15.96亿元;藜麦、中(藏)药材分别种植10万亩、5万亩,产值达到10.33亿元。
近年来,天祝县大力实施“绿色工业突破行动”,着力构建金强工业集中区宽沟工业园和石门产业园“一区两园”发展格局,引进年产6万吨工业硅、年产180万吨洗精煤等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实施,天祝高性能碳基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列入科技部火炬中心第三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名单,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8.18万千瓦,更多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在甘肃新玉通新高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厂区,县工信局工会主席李群石正在和企业技术负责人张成天商讨矿热炉和余热发电机组的安装细节。
作为省列重大项目,年产6万吨工业硅的项目落地,不仅改变了天祝县的工业布局,也让这个高原上的小县城有了在高端化工等领域参与竞争的底气。
“工业硅主要应用于化工、电子和冶金三大行业。”张成天介绍,年产6万吨工业硅项目占地面积209亩,总投资10.06亿元,建设33000KVA矿热炉4台、20MW余热发电机组1台。
“去年4月开工前,这里还是一片废弃厂房。”李群石介绍,从拆到建,从引进企业到办理手续,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积极协调,各部门开设“绿色通道”,一年时间新厂区拔地而起,不仅展示了天祝干部群众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也见证了当地绿色工业发展的“天祝速度”。
甘肃新玉通新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石国英介绍,目前,生产设备正在安装,预计5月份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12亿元,年上缴税金1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00多个。
如今,全县现有工业企业71户,其中规上企业40户,碳化硅年产量达到47.3万吨,占到全国产量的56%。
今年以来,天祝县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9项,总投资71.44亿元,落实到位资金19.55亿元,同比增长243.92%。在全省7个民族自治县中,天祝县地区生产总值排名第1位。
巍巍祁连、雪域文化、丝路风情天祝县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让这里的文旅产业发展“天赋异禀”。
一场小雨过后,天堂镇天堂村依山而建的千年古刹金碧辉煌,干净的街道、盛开的鲜花、极具民族特色的店铺,让这个早已闻名的旅游小镇“神采奕奕”。
“地处两省交界、自然风光绝美、旅游发展较早、群众基础广泛,这是天堂镇能吃旅游饭的硬实力。”天堂镇人大主席康春年介绍,去年5月,县里对天堂镇旅游基础设施开始系统化提升改造,地下项目包括污水和供暖管网改造,地上项目对街道和临街建筑进行风貌提升,新增245个停车位,让小镇旅游接待服务环境提档升级。
如今,风貌改造项目已经完工,全镇集中打造17家优质农家院落,开设9家宾馆酒店。天堂镇还引进企业投资1.2亿元修建中高端民宿项目,全镇旅游接待床位增加到2300多张,让每逢夏季旅游黄金期“一床难求”的尴尬成为历史。
蓝天白云、雪山皑皑,俯瞰天祝县抓喜秀龙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现场,蜿蜒曲折的木栈道如花茎延伸,一座座白顶帐篷外形的民宿似雪莲绽放,几十名工人争分夺秒抢抓工期,为项目完工做最后冲刺。
“抓喜秀龙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1.9亿元,目前给排水管网、电力设施、生态停车场及中央厨房、酒吧、庄园、大部分帐篷等工程已经完工,6月底就能承接首批游客入住。”天祝县文旅局局长张永堂介绍,这里分为大众休闲帐篷营地、半山观景帐篷营地和野奢体验帐篷民宿三个区,占地434亩,能够同时容纳200余人入住、700多人就餐。
作为天祝县境内的传统旅游景点,以前的抓喜秀龙主要以群众分散经营的帐篷营地为主,如今经过统一规划,不仅打造出符合生态保护和游客需求的现代化文旅项目,还解决了200多名当地群众的就业。
按照“特色村+大景区+精品线”的产业布局,天祝县加快开发富有雪域高原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文创产品,让许多群众吃上了“旅游饭”。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149.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97亿元,分别增长36.5%、38.1%。
“长路漫漫,惟有奋斗。”沈忠道说,天祝县将持续深入开展产业富县行动,全力做好现代农业集群成势、生态工业拓存创增、文旅产业引爆赋能三篇文章,走出一条高原藏乡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创新之路。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2 ICP备案:陇ICP备17001500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甘)字第079号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编号:甘B2__20120010!
主办:甘肃中甘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团:甘肃和谐律师事务所()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