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在西藏地区见过这么大的藏萝卜,能把它们搬回家线日,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的农田里,一位热布加林搬迁点的对中国?
当天,青藏所副研究员姜丽丽团队在札达县种植的11亩圆根迎来收获,测产结果表明试验田亩产超过1万斤,单个圆根块根最大重量达到23.34斤。除了留取实验样品外,团队把试验田的圆根都赠予了热布加林搬迁点的做蔬菜和牛羊饲料。
圆根,学名芜菁或蔓菁,其块根外观类似萝卜,在西藏俗称“藏萝卜”,是一种食、饲、药同源的植物。过去几年,姜丽丽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植物所)在西藏选育优质高产的圆根品种,希望缓解藏区饲草短缺,同时为丰富西生的“菜篮子”工程出一份力。
“海拔3600的、3950米的日喀则、4127米的珠峰小镇、4200米的阿里、4300米的当雄、4400米的札达、4500米的那曲……”8月底的一天,汽车从出发在青藏高原柏油路上向西疾驰,窗外起伏的高山、草地、白云从眼前飞掠而过,姜丽丽在记者追问之下掰着手指头细数这几年在西藏种植圆根的示范基地。
姜丽丽2012年博士后出站后到青藏所研究草地生态学,长期的青藏高原研究中,她关注到西藏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饲草短缺。
西藏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据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2021年统计,草地是西藏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总面积为12亿亩,占全国草地总面积的30.2%。这使得当地牧民的主要收入以畜牧业生产为主,然而受高海拔、低温限制,苜蓿等绝大多数牧草难以在西藏全区内推广种植。
2018年,姜丽丽参与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并主持“典型高寒区域天然草地与人工草地耦合”专题时,希望能够借机回答三个问题:藏北高原究竟能否种植人工草地?哪些饲草品种适合?
为此,姜丽丽与合作者在60多个饲草品种中确定了燕麦、饲用油菜、绿麦草、披碱草、老芒麦、圆根等6个适宜藏北地区建植人工草地的饲草品种,结果发现圆根对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强。
“圆根的耐寒性尤其突出。”姜丽丽说,“它的幼苗能忍受-3~-5℃低温,幼苗期的苜蓿遭两轮冰雹就会死,但圆根经过四五次冰雹还能活。”?
“在海拔较高的那曲,夏日一片云过来,温度就能降低10℃,在这样的温度下,当地下的雨常常就是小冰雹,有时甚至是大雨夹大冰雹。”姜丽丽说,“但圆根却能在这种恶劣环境下生存下来,它们就是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天选之子’”。
“一年四季,人吃马喂。春吃苗,夏吃叶,秋吃芯,冬吃根。”至今,藏族地区仍流传着与圆根相关的歌谣。
在札达县的农田里,有小朋友坐在田里用衣袖擦干净刚从土里拔出来的圆根,啃掉皮,就开始享用它美味多汁的块根。
据介绍,在十字花科中,圆根并不属于萝卜属,而是属于芸薹属。它从叶到根全株都能食用,兼具粮、菜、药、饲等四大功能。然而,西藏当地种植的圆根品种单一,产量不高。
“我们这边的圆根个头只有‘孩子拳头大小’,重量在半斤左右。”一位中年双手拇指食指相抵比量着说。
针对这一问题,姜丽丽和团队选育了适合西藏不同海拔不同生态区的优质高产圆根品种,让“小拳头”变成了“大块头”。今年8月,他们在市曲水县试验田收获的“圆根王”,块根鲜重24.08斤,是西藏历史上单个重量最大的圆根。即便在环境最恶劣的那曲,单个圆根块根最大鲜重也可以达到9.6斤,地上地下鲜重亩产上万斤。
因为种出西藏历史上最大圆根,姜丽丽也被很多人称为“圆根女王”。在近日于市举办的人才周及曲水县新品种推介会等活动上,姜丽丽的圆根受到追捧。西藏餐饮协会还推出了圆根特色菜,其他的相关产品也在陆续开发中。
姜丽丽最大的希望是,能够让圆根在藏族老百姓的房前屋后“铺天盖地种起来”,丰富地方“菜篮子”,给家畜提供饲料,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
“你们的大圆根一斤多少钱?”“现在有没有种子?”“要怎么种?”“多长时间能够收获”……在札达县的农田里,面对们的咨询,姜丽丽团队的科研人员耐心地回答着。
“西藏地区海拔每上升1000米,温度就要降低6摄氏度。”她告诉记者,要在不同海拔的示范基地做好选种,技术方法很关键。
在不同海拔的试验田,姜丽丽总会与当地分享这几年摸索出的一系列种植技术方法。比如只有可以种两季圆根,四五月份就可以播种,而其他地方播种时间要晚一个月,一年也只能种一季。用传统的“撒播”方式播种一块100平方米的样方地种下来要耗费半斤种子,而用“点播”法一亩地种子只要100多克就够了,可以大幅节省成本。
下一步,姜丽丽希望继续圆梦——筛选优质圆根品种,探索更先进的种植技术。其实,就身体条件来说,姜丽丽并非在西藏高原工作的“天选之子”。尽管在高原工作了十多年,每年往返京藏两地七八次,一次常常一待就是一个多月,但她依然会有高原反应,血氧值低、头疼、难以入眠,但她克服了这些困难。站在西藏的田间地头,你会看到,她手里捧着大大的圆根块根,笑得特别纯朴、开怀。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同济大学研究团队:纳米铁高效分离富集重金属——废水处理及资源化新基准 Engineering!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团队:流动电极微生物电合成提高产物生成速率及降低能量消耗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