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临河区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将庭院经济开发与农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有机结合,以“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为建设目标,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按照“示范带动、串点成线、全面推进”总体思路,在八一乡联丰村、狼山镇富强村、干召庙镇民主村等行政村打造了多个庭院经济发展示范点,逐步推动构建小规模、大群体,小产品、大产业的庭院经济规模发展格局。
在临河区庭院经济示范点建设过程中,我区将庭院经济“六小”产业发展与当地“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培育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打造政策扶持、党建引领、能人带动、技术配套的“四有”示范村。一是政策扶持,依托项目引导兴产业。近年来,我区将各类庭院经济项目逐步纳入乡村振兴项目库,统筹使用各类涉农涉牧项目资金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支持发展各类庭院经济。依托财政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在全区4个乡镇重点培育了10个肉羊养殖示范村;依托财政衔接资金,为全区93户脱贫户、监测户发放公鸡2277羽。同时,我区每年出台设施农业补贴意见,持续加大对设施农业的补贴力度,引导农户在房前屋后积极开展设施农业建设,进一步发展壮大庭院经济,全区设施农业建设面积累计达到2.9万亩。二是党建统领,依据资源禀赋谋产业。充分发挥党支部示范引领作用,由村党支部牵头,立足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充分调研、系统谋划,利用不同示范村设施农业、林果、花卉、畜牧养殖等不同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果蔬、花卉种植、舍饲圈养等特色产业,作为庭院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开辟新的增收渠道。三是能手带领,依托致富能人带产业。秉承“共同富裕”原则,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育、全国巾帼农业示范基地培训、招募大学生到村任职等措施,培训高素质农民3000余人、“巾帼”带头人700余人、招募大学生村官93人,充分发挥这些创业能手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头发展庭院经济,让更多的农户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增收致富,最终实现全村共同富裕。四是全程指导,提升服务保障护产业。将庭院经济示范点作为基层农技推广的重要阵地,安排44名科技特派员、130名农技推广指导员定期上门服务,组织培训,建立服务群,及时答疑解惑,有效解决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的“本领恐慌”。
八一乡联丰村是临河区最早建设的庭院经济示范点,也是自治区“统种共富”试点。经过多年探索,联丰村逐步形成庭院居住、大棚生产、生态养殖、林果相依“四位一体”融合发展的高质量庭院经济模式,全村461户农户参与到庭院经济发展当中,占全村农户总数的74%。重点发展蔬菜、水果、畜牧养殖等庭院经济产业,以满足城乡居民“菜篮子”“肉盘子”“果园子”供应为主要抓手,累计在房前屋后种植蔬菜1610亩、果树82亩,目前联丰村设施已更新升级到第六代储热温室,累计建成设施农业温室大棚720栋,争取政府补贴近7000万元。同时大力发展庭院养殖,年出栏猪、羊、鸡等各类畜禽1万多头只,形成了“居有小庭院,侧有蔬果棚,畜有养殖圈”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2023年全村户均年收入达12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682元。以联丰村七组钟砚利农户为例,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庭院经济中的种植和养殖。在种植方面,老钟家在房前屋后共建成1.7亩温室,每年种植两茬黄瓜,总产量在10万斤左右,种植黄瓜收益达到12万元—15万元。除温室外,其21.5亩耕地通过流转每年可获得土地收益2.1万元。在养殖方面,通过在院中饲养猪、鸡,每年的收益在1万元左右。全部加起来,老钟家一年的收入在18万元左右,其中通过发展庭院经济获得的收入占到了88%。
随着参与农户的不断增加,联丰村的庭院种植将不被群众看重的“方寸地”变成了“增收园”,种植的主要品种有黄瓜、西红柿、菜花等36种蔬菜,其中叶类菜年产量1800吨,黄瓜年产量5200吨,主要销往山东省、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地区。发展庭院经济的农户家庭年纯收入达12万元以上,实现了“一亩‘院’胜过百亩田”,庭院经济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在八一乡联丰村的示范带动下,近几年我区又陆续打造了狼山镇富强村“生态农业+林果采摘”庭院经济示范点、干召庙镇民主村“花卉果蔬+休闲农业”庭院经济示范点,逐步形成了“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庭院经济发展新格局。让房前屋后成为了全区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让“方寸地”变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我区以践行“千万工程”典型经验为载体,全面开展“十百千”创建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充分挖掘拓展“庭院”周边空闲地,补空植绿、见缝插绿,围绕乡村道路、田埂沟渠、农田林网,构建结构合理、科学配置的农村“庭院”绿化体系。引导村民更新观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养成清洁卫生的良好习惯,推动乡村从“一片美”到“处处美”,为农村文化、环境、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出一条新道路。(内蒙古农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