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连云港市科协与南京农业大学签订三年技术合作协议,持续深化“双百工程”,实施科技助农致富行动,创新开展农民素质提升、农技人才培养、农技协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培育四大计划,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工作载体,主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农业、农村、农民实际,靶向引进农业专家,搭建科普惠农平台,助力乡村产业发展,提升农民科学素质。
一是实施校地共建联合行动,持续开展“无缝服务”。连云港市科协持续加强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积极探讨合作新模式,全面推进人才培养、队伍建设、项目资金、技术支撑等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南京农业大学各产业专家团队围绕连云港市产业发展,依托“双线共推”模式,一系列优质新品种、新技术成功转化推广。线下以联盟为服务对象,专家团队建设示范推广基地,联合基层推广站,通过线上微课、实时问答及线下培训、观摩等方式,“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不仅把农技员培养成“乡土专家”,还带出一批“农民徒弟”,促进了联盟成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先后成立江苏省花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江苏省切花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盟、东海设施园艺联盟、灌南县葡萄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盟,并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河南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研究员任花生产业联盟荣誉顾问。南京农业大学菊花团队依托菊花新品种及全程关键高效生产技术推广项目在东海建设产业技术核心示范基地1个,建设切花菊产业核心示范基地1个,面积690亩,示范带动菊花生产大户15户以上,辐射带动规模1000亩以上;开展科技观摩和技术培训3次以上,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100人次以上。核心示范区菊花产量较现有水平提升10%以上,省工15%以上,减药减化肥10%以上,实现亩产增效15%以上,同时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二是实施示范项目培育行动,持续放大“辐射效应”。创新开展专家工作站建设,以工作站为平台,充分利用连云港市的地方资源条件,利用南京农业大学的技术、人力资源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将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连云港市(南农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东海专家工作站、南京农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灌南分中心、南京农业大学连云港浙丰现代农业产业研究院联合专家工作站等先后成立,成为带动周边农民科技致富的“孵化器”。推进科普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典型示范引领效应,在培训农民、推广技术、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他们提供市场信息,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服务。培育省级科普示范基地18个,市级科普示范基地25个、“双百工程”示范基地30个,给予奖补资金84万元。
三是实施成果转化专项行动,持续强化“科技含量”。引进火龙果、蓝莓、草莓、梨等新品种、新技术34个(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5项,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产量、质量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增加了区域农民收入。南京农业大学葡萄产业团队依托设施葡萄高效种植示范与推广项目在江苏万年达现代农业科技(葡萄)示范基地建立科技示范点,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葡萄2000余亩。在灌南县新安镇、张店镇、新集镇建设完善了3个设施葡萄生产基地,对接服务30个示范户;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三新”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协助建设1个“五统一”村级规范化农业科技服务示范站。引进试验并推广了‘夏黑’‘阳光玫瑰’‘魏可’‘美人指’‘妮娜皇后’等5个葡萄新型优良品种,发展了高效设施葡萄产业;示范推广葡萄避雨栽培、限根栽培、“H”型和“一”字型整形、果穗标准化修剪、水肥一体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果实套袋、病虫害防治一整套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加快创新之路,打造灌南县葡萄品牌。
四是实施农民素质提升行动,持续培育“技术能手”。连云港市科协、南京农业大学积极开展“定点、定向、订单”式实用技能培训,大力培养懂技术、善经营、能带动的新型职业农民。南京农业大学王建军、赵明文等100余位专家教授,陆续开播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系列主题线上科技助农活动。每年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50余期,培训农技人才1100余人次、培育高素质农民11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