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6月26日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共青团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任务,组织动员广大青年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展现青春的朝气锐气。我们本期特编发一组在团组织帮助支持下在各行各业打拼奋斗并卓有成果的“青春角色”,以飨读者。
“我们的无花果都是带果发货,放心不会是假苗;东魁杨梅家庭种植难度高,慎拍……”7月11日一早,宋希从家驱车70公里来到长沙市长沙县路口镇花桥湾村育苗基地,开启了早间的直播。
6个多小时的直播中,他展示了230亩基地超10万盆的果树苗品类,科普不同地区家庭种植果树苗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避免买到假果树苗。
今年以来,宋希的直播间订单量激增,花桥湾村基本所有的闲散劳动力都被他聚集于此,年轻人在露天的基地上除草、养护苗木,留守妇女则在大棚内分工打包发货。
“这大多是假苗贩子雇的水军。有些假苗贩子被我揭穿后会来私信‘求饶’,有些就人工攻击、辱骂,年轻客服被骂哭或被逼辞职也是常有的事。”对此,宋希已习以为常,“骂得越厉害,越说明我做的事情正确”。
自2019年年初返乡创业至今,宋希已有多个头衔。他被评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被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聘请为中国青年创业导师,被团湖南省委、团长沙市委分别授予第二届“湖南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长沙市农村青年十佳“领头雁”等称号。而他给自己的头衔是“果树苗打假战士”。
他在短视频账号上发布了246条“打假合集”视频,返乡4年多,他深切地感受到做农业不是为了拿政府的项目补贴,也不是为了赚快钱,坑害农民、破坏土地,而是真正借助科技和智慧的力量联农带农,共同绘好乡村振兴这幅画。
在返乡前,宋希也有一段创业经历。大学毕业后,他先是在湖南广电大学教授数字媒体课程,不甘安稳的他很快便辞职创业,做线上药品交易平台。但由于“动了药品供货商的‘蛋糕’”,经营3年后,平台便被一家上市企业收购。2018年年底,宋希辞去工作,再次创业。
和许多年轻人因为乡愁返乡创业不同,宋希是以投资人的身份,基于对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政策了解以及大数据市场调研,判断果树苗孕育、销售市场具有广阔前景。最初,他只负责出资,具体果树苗业务运营全权交与合伙人。
“我真正走上返乡创业路应该是从拍摄果树苗打假视频开始的。”宋希回忆道,他经常看到同类网店销售的果苗价格远低于他们的生产成本价,这引起了他的好奇,便自费1万多元,将电商平台上销量排名前10名店铺的果苗全都买回来种植养护,“一部分苗几天就死了,一部分养了几个月长出叶子后,却被鉴定为绿化树苗或其他植物苗”。
当要找商家维权时,他才发现店铺早已注销,而电商平台上类似的低售价果苗店铺仍层出不穷。宋希解释道,这些店铺往往在销售页面标注“包活”“5年大苗”“当年栽当年结果”等线天内结果”。由于果树苗结果需要几个月到几年不等,顾客一般也很难辨别出果苗真假,即使被举报卖假苗,商家更换个店铺名便可重新经营,顾客也只能是“认栽”。
宋希又咨询了专业的大数据公司,发现全网果苗销售额超百亿元,假苗盛行之下,真苗销售市场前景更为可观。他开始自学育苗技术,查阅国内外相关论文,了解果苗品种特点、嫁接、生长习性等知识,并通过直播和拍摄短视频的方式曝光销售假苗贩子,科普苗木知识。
“打假合集”里最早的一条视频发布于2019年3月29日,热度最高的视频播放量超千万。打假4年多,宋希将假苗贩子的套路摸得一清二楚。
据他介绍,销售假苗的店铺分为无意和有意两类。前者多是精通电商运营,而不懂育苗,销售的苗木基本来自于假苗批发商;后者可分为品类造假、品种造假、销售病苗和近缘嫁接苗3类。
具体而言,蔷薇苗冒充桃苗、葡萄苗,海棠树苗冒充苹果树苗,扶芳藤苗当蓝莓苗卖等都属于品类造假。而用几毛钱一棵的砂糖橘树苗当作价格昂贵的高品质柑橘苗售卖则是品种造假,由于两类树苗形态相似,一般很难鉴定。
他说,个人买到假苗最多是损失几百块,但对一些农民尤其是返乡创业青年来说,损失的可不只是金钱。
宋希曾在新闻报道上看到,一位农民在网上买了几千块的樱桃苗,人工、肥料等累计投入了30多万元,倾心种植养护了两年后发现是樱花苗。他通过媒体联系到了当事人,愿意免费赠送400多株樱桃苗,但对方坦言对农业失去信心,便婉拒了赠送。宋希邻乡的一个返乡创业青年,网购了500多株板栗树苗,种了3年,只有100株存活,创业之路也因此难以为继。
正是这些鲜活的案例让宋希和团队坚定打假的决心。他们的打假视频多分为3个部分,首先会播放假苗贩子的视频画面,其次是记录种植、养护买到的假苗的过程,最后利用苗木鉴定App现场识别并普及真假苗辨别方法。
“猕猴桃是藤蔓植物,至少种1公1母,或者1公3母,如果店家告诉你单棵起卖,那一定是假苗”“在广东、海南是种不了车厘子的,因为车厘子每年需冷量要达到20-60天,才能完成自然体休眠”……如今,宋希将许多正面硬刚“假苗贩子”的视频设置了隐藏,打假视频里的配乐也从豪壮激昂变得相对柔和,他的语气从义愤填膺转为了“语重心长”,公开的视频也多是以科普为主。
宋希坦言,一方面因为消费者专业辨别力不断提升,对苗木知识的科普需求增多而非打假;另一方面,一些店铺商家私信以死威胁,抑或是扬言要伤害他家人,他不得不将正面硬刚调整为侧面打击。
随着个人短视频账号粉丝量的增加,宋希将账号转为了公司官方账号,2020年年初正式进军短视频直播电商赛道。
由于所售果树苗比假苗价格高2-3倍,为了增加粉丝黏性,他先是降价售卖无花果树苗、果桑树苗等当年栽种当年结果的品类,“消费者一旦种出了果,那对我们的信任就多了一分,复购其他果苗的概率就更大”。此外,他还根据粉丝需求,增加了樱桃、草莓、苹果、石榴等品类。销售时,也会标注果树苗的种植难度、适宜温度等。
家庭版的果树苗多为盆栽种植。为了实验出最佳的家庭种植方法,标准化育苗,宋希和团队成员对每一个品类的果树苗都进行了模拟实验。
“我们用的是最笨的对比实验法。”宋希介绍,先是在土地里育苗,再放置于大小不同的盆里栽种,分别实验除草、打药、施肥情况下的生长态势,对比结果的大小、形态以及酸甜度等,“实验周期基本在3个月至3年,有的桃子苗实验3年也还没找到最佳盆栽培育法,这很考验耐心的”。
谈及为何要做育苗研究,宋希讲述了一个更为现实的原因。他们的许多本地农民虽然有土地种植经验,但对盆栽种植方法并不熟悉,也没有能力进行研究。如果能研发出一套标准化育苗、养护方法,即使是不懂农业的人,也能很快上手操作,这将极大地提高效率,也破除了用人的限制。
宋希还发现,客户下单后,工作人员要将生长在土地里的果树苗拔出,喷上保水剂、消毒水后发货。这个过程中,裸根苗的毛细须根会受到损伤,且由于气温等自然条件因素,销售时间只能限制在11月至来年3月。因此,从2020年下半年起,宋希开始研究直接在盆里育苗、种植,也就是“容器苗”。
在育苗基地里,记者看到土地上都铺了黑色无纺布和尼龙布,上面摆放的是一个个口径28cm、高度17cm的栽种盆。工作人员只需调整智能喷灌设备定时喷洒水肥、定期巡查、剪枝即可。最重要的是,这省去了传统农业企业在道路和水渠修建、大棚建设等方面的成本投入,使更多资金能用于技术升级和人员工资上,同时还保护了土地不受破坏。
宋希拿起一盆油桃果苗向记者展示,除育苗方式的改变外,种植土也暗藏玄机。传统泥土成本虽低,但重量大,快递成本难以压缩,利润空间小,而且不同地区的土壤存在差异。
为此,在前期标准化育苗基础上,宋希和研发团队又进行了营养土的对比实验,确定了如今含有珍珠岩、草炭、保水剂、泥炭等成分的4类营养土配方。
“研发成本高了,但重量轻了,快递费从原来的20元降到7元。”宋希坚信科技农业的未来,他对一切有助于释放农民双手的技术都充满了兴趣。3年多来,公司电商店铺售出200多万株果苗,复购率超70%。今年,他和合伙人又在长沙县春华镇龙顾大院流转了80亩的土地,用于建造果苗储存和发货基地。
在距离新基地1公里左右的杨大伯家,房屋两侧近一亩地的庭院里,摆着2700多盆果树苗,围栏、摄像头、智能喷灌设备一应俱全。这是宋希激活农村闲置庭院资源、落地庭院经济想法的首个项目。
杨大伯一家人常年在外务工,庭院里的土地多处于荒置状态。宋希和团队成员用5天的时间,自费花6000元,完成了翻土、铺布、摆果树苗、安装设备等工作,标准化养护6-12个月后,宋希再以高出成本价5元/盆的价格回收。而杨大伯只需每两个月回来修剪一次枝叶,收入便可超1.05万元/亩。
宋希说,激活农村闲置庭院资源,在不硬化土地的基础上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不仅能缓解企业发展压力,也能帮助农户增加收入,“若加入的农户越来越多,我们干脆放弃一产,专注培育农民种植技术和扩宽销售渠道即可,形成良性循环”。
扎根农村越久,宋希对于做实联农带农工作思考得越深。包括如果将一产全交由农户来做,该如何借助技术的力量规避农户种植、养护技术不标准化的痛点?如何在人情社会的农村与村民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如何为乡村留住更多年轻人?如何在耕地非粮化等政策下,进一步缩小基础设施投入成本,加强智慧农业以及物联网等技术赋能?
“除了天气、销售渠道等因素外,人才缺乏和基础设施投入高是农业企业创业面临的两个老大难问题。”宋希经常参加团长沙市委组织的各类乡村创业培训和赛事路演,和创业者交流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青年返乡创业的契机与困境,他既盼望更多青年返乡,但也会劝诫青年不要冲动返乡创业。
他介绍道,各地乡村振兴实际发展情况不同,具体的政策落实也各具特色,返乡创业这个大的赛道里细分了一二三产赛道,又延伸出无数小赛道,选择一个最合适的创业方向只是第一步。他举例称,在果树苗这一赛道里,分了育苗、土料配方、种植等赛道,根据消费群体,又可分为家庭用户和种植大户。另外,即使在大政策利好的情况下,有农学专家给予技术支持,又会面临销路拓展、企业管理、团队组建等难题。
“与工业和科技型企业不同,农业企业面对上述难题时,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愿意回村的专业人才来解决。上个月,基地了几个农业专业毕业生,一个礼拜没到就辞职了,农业太苦了,工资又不高,谁愿意留下来?”宋希曾在某大学时了解到,林学专业毕业研究生中,仅3%愿意在民营企业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在他看来,要呼唤更多年轻人回乡,重要的是为他们营造广阔的、舒适的职业发展氛围,“有现实做基础的理想和乡愁更能持续得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