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4月25日消息:凭借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优越自然条件,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云南通海县花卉产业已呈现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的格局,成为继蔬菜产业后,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截止去年底,全县以切花月季、洋桔梗、康乃馨等为主的鲜切花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达7340亩、4.5亿枝和3.02亿元。
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是集鲜切花(种苗)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省级龙头企业,该公司自主选育的切花月季新品种‘金辉’是国内首个以个人名字命名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切花月季品种。在斗南花卉电子交易中心,目前A、B级的‘卡罗拉’每扎均价为29元、27元左右,而同样级别的‘金辉’高达49元、38元。在通海县,包括‘金辉’和通海锦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吻别’‘红唇’、‘心相印’等在内,全县已拥有20多个具有知识产权的切花月季新品种,此外还引进了大批国外授权的新品种,其中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最近就引进了‘梦露’、‘紫霞仙子’、‘海洋之密’和‘多洛塔’四个新品种并受权推广种植。‘目前新品种‘吻别’推广种植面积4亩,鲜切花产品每支均价1.5元左右。下一步我们还要对‘吻别’进行试种,总结出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和明确适宜推广种植区后,将大规模推广种植。”该公司董事长董春富告诉记者。
在通海县,像云南云秀花卉有限公司一样的花卉企业还有8家,其中6家是省、市级龙头花卉企业。位于通海锦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通海花卉行业的佼佼者。记者在公司的太阳能光伏大棚里看到,钢架苗床上的玫瑰组培苗就像工业产品一样整齐一致,而且长势喜人。董春富告诉记者:这个光伏育苗大棚一天可发电160度,可以满足补光灯及LED灯等设备的用电需求,而经过设计的LED灯不仅可以起到亮化的作用,还可以促进种苗生长。大棚一次可以育苗72万株,一般在33天左右即可以出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公司不仅玫瑰花快繁、离体嫁接、玫瑰栽种技术国内领先,而且拥有国内外切花月季品种140多个,杂交选育新品种32个,拥有8个获专利证书。目前公司年产切花月季3400万株,除销往全国各大城市外,还远销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在该公司基地,记者并没有看到切花月季‘影星’、‘卡罗拉’、‘黑魔术’“老三样”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苏醒’、‘蜜桃雪山’、‘糖果雪山’以及获得国家林业局授权的自育品种‘红唇’、‘心相印’等品种。“我们种植的这些品种,在昆明花拍中心的均价高出市场均价15%左右。其中自主选育的‘红唇’、‘心相印’两个品种更具有市场竞争力,虽然这两个品种的产量只占到公司切花月季总量的8%左右,但销售收入则占到销售额的10%以上。”董春富告诉记者。
玉溪佳海农业产业有限公司与很多拥有数百亩甚至上千亩基地的公司不同,该公司主要自有基地不超过100亩,主要是起引领示范的作用,公司从农户手里把土地流转后,再以同样的价格转租给承包户负责生产,公司提供种苗、技术支持,并负责采后处理和市场销售。通过该模式,公司已经把通海、江川、蒙自等地1500多户花农连接在一起,并有公司把所生产的洋桔梗销往北上广等地及出口到澳大利亚、日本、泰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公司总经理夏宇告诉记者:“只有这样才能更多调动广大农户的积极性,种出品质更好的洋桔梗。这些花农在行情好的时候,收入最高每亩达到12万元,行情差的时候,也可以达到4—5万元。目前,公司洋桔梗的市场占有率在40%左右,希望通过两年的时间把这一比例提高到50%,带动更多农户走上富裕之路。”?
据了解,通过这些企业的引领带动,目前通海县有2000多户花农从事鲜切花种植销售。而在自主创新研发的同时,通过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从而为提高鲜切花产品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专业化、标准化、设施化、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通过品牌化、规模化发展,通海鲜切花已批量走向国际市场。目前,全县所产鲜花60%的销往上海、成都、北京等国内城市,40%左右出口到澳大利亚、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 “云秀”玫瑰、“瑞园”洋桔梗等被认定为云南名牌产品、“锦海”种苗获云南名牌农产品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