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条岭,多彩田园;四季节,果香黑林”。“在江苏蓝莓特色小镇”赣榆区黑林镇上住着一户五世同堂之家。第三代张同斌依靠种植蓝莓走上了致富道路。三个大棚年收入四十多万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近日,笔者来到距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黑林镇政府东三公里处张同斌的蓝莓园,大棚内的蓝莓,已进入盛果期,不到十天就进入了采摘期,只见一颗颗饱满圆润的“蓝精灵”缀满枝头,被一层薄霜包裹着,摇曳生姿,让人垂涎欲滴。
五年前他通过引进蓝莓种植,发展蓝莓产业,靠着勤劳双手打造出集销售、采摘于一体的蓝莓产业园,走上了小康之路。
张同斌养过猪、卖过饲料、吃过苦、受过累。1991年初中毕业后,天资聪颖的他很快就找到一条合适的创业路——1996年在村外办起了养猪场及“粮食加工作坊”,为附近的乡亲们加工水稻、玉米、小麦等。方便乡亲们的同时,他也实现了“勤劳致富”梦想,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近年来,赣榆区黑林镇为保障本地百姓利益最大化,在引进龙头企业的同时,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鼓励当地老百姓依托龙头企业,发展特色水果种植,把他们的利益深深嵌入产业链条,让他们分享到最大份额的蛋糕。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为抓住这一大好机遇,张同斌在外地参观蓝莓基地,十分看好蓝莓市场前景,回家后就开始尝试种植蓝莓。
在建园之初,也经历了许多艰难和辛酸。缺少种植基地、缺乏资金这些困难都在考验着他,但他并没有放弃,反而坚定了发展蓝莓的决心。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争取到了创业贷款,有了这些资金,土地承包下来了,树苗买来了,蓝莓大棚也建起了三个,最终建成蓝莓园。张同斌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小心翼翼打理着每一株蓝莓树。
除了资金问题,如何种植管护也是张同斌面临过的难题。最初种植蓝莓时,他引入了三个品种,但由于蓝莓生长对土壤条件要求苛刻,在缺少技术经验的前两年,蓝莓的产量和收入都很低。为此,他不断学习探索总结,根据蓝莓的特性培土、施肥,渐渐得出了自己的一套管理技巧。
“天天在地里,那时候听说不兴打除草剂,地里的草长得很多了,天天除草、薅草,地里的粪全是我使小车推进来的。”张同斌说道,“对于现在蓝莓开花以后到结果,怎么去护理,怎么去更好的来保养水土之类的这些问题,都存在很多的技术需求。”。
为了保证蓝莓纯天然、无污染,坚持不喷洒农药。为防止果树生病虫害,除了使用粘虫板外,他随时都要到园里人工除草,察看果树生长情况。就这样,经过他五年的精心培育、悉心管护,蓝莓的品质一年比一年好,种植规模也越来越大。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今年,蓝莓亩产量达到两千公斤左右,三个大棚收入近四十万元。
张同斌告诉笔者,蓝莓的品种有很多,最能够吸引消费者的主要是口感好。因此他没少下功夫,为了做熟果,蓝莓变色后还要在树上生长5天左右,才能达到标准,这时的蓝莓清甜可口,才开始采摘。
为了达到这一标准,主要靠光照和水分,他每天穿梭在大棚内严格监控,看颜色、摘果品尝,直到保证品质最优才让工人开始采摘装箱。
每到“五一”节前后,大棚内的蓝莓园生意很火爆,远近闻名。起初蓝莓还不被大家熟知的时候,张同斌通过‘电商+采摘’的营销模式,加大了蓝莓的销售量,也更好地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增收。
“我爷爷今年99岁了,孙子2周岁,我家是五世同堂,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家走上了小康之路,下一步我将扩大蓝莓种植规模,把种植经验传授给周边农户,让大家一起发家致富”。今年已经51岁的张同斌自豪地说道。
诗写的虽然不是很押韵,朗朗上口,但表达了他此时此刻对党的无限热爱和感恩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九条岭,多彩田园。“在江苏蓝莓特色小镇”赣榆区黑林镇上住着一户五世同堂之家。第三代张同斌依靠种植蓝莓走上了致富道路。三个大棚年收入四十多万元,日子过的红红火火。诗写的虽然不是很押韵,朗朗上口,但表达了他此时此刻对党的无限热爱和感恩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