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近年来,驻村在农村的广阔舞台上强担当、练本领、增才干,在建强基层组织、推进强村富民、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从机关到农村,从办公室到田间地头,聚力乡村“五大振兴”,拓展创新潍坊“三个模式”,切实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真正把“第一”的定位干成“第一”的实绩,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支撑和组织基石。
第一担当,乡村振兴一路同行。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现代化强市建设,市委组织部、鲁网潍坊共同推出“寻美潍坊”系列采访活动,讲述“”群体牢记初心使命,不负群众期盼,勇于担当作为的感人故事。
鲁网10月23日讯(记者 王玉龙 宋显达 方平平)金秋九月,潍坊市临朐县古河村的枣树种植基地也迎来了大丰收。放眼望去,粒粒红枣如小灯笼般缀满枝头,一派喜人景象,村民李作胜正在自家枣园里忙活着。以往每到收获季节,因为没品牌、路不好走,销售问题就成了他最揪心的事。“自打前年村里来了,整修了生产路,帮助我们注册了‘北旺泉’商标,大车来了,销路畅了,价格高了!”李作胜脸上整天笑滋滋的。
古河村位于临朐县辛寨街道西南角,全村五百多户两千多口人,党员43人,全村党员平均年龄57岁,村“两委”成员最大60岁,平均年龄45岁。村经济基础薄弱,“两委”班子干事激情不高,村级事务开展困难。
村庄要发展,组织是关键。2021年10月底,潍坊市生态环境局驻村帮扶以来,驻村帮扶工作队以开展基层党建“三基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抓基层、打基础,以党建引领打造过硬“战斗堡垒”。
摸清村情是基础。驻村以后,工作队第一时间会同村“两委”成员和网格员走村入户,察民情访民意,对村庄存在问题逐项分析、逐个研究,先后召开座谈会27次,走访党员群众1871人次,健全完善制度12项,整改问题14个。
从抓实村级班子建设入手,工作队规范村“两委”干部值班、“四议两公开一监督”“三务”公开等村级基本制度,推进支部结对共建,村党支部与其他5个行业党支部结成对子,开展共建活动8次,95人次到村交流,线名支部书记“握上手”,党员活动“联起手”,遇到难题“搭把手”,共同打造“生态情·古河美”党建品牌,进一步凝聚党建引领的精神指引。
另外,加强阵地建设,争取资金12万元,改造党员活动室并配套相应办公设施,组织召开党员大会、主题党日活动共37次,其中,与共建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8次,集中讲党课5次。探索建立了“五比五验”党员先锋检验机制,实行月度点验、季度评价、年度总结相结合,按照优秀、合格、落后对43名党员进行点验评价,对点验优秀者进行激励表彰、对点验落后者进行教育帮扶,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做优做实党建网格,调整优化5个网格,全面建立“行政村-自然村-微网格-联户党员”组织体系,从“两委”成员、公益性岗位和威望高、能力强的党员群众中择优选聘14名网格员、28名有能力的党员常态联系577户,将党的建设、综治维稳等9大项47条重点任务有效嵌入,构建以村“两委”为核心,各网格员、联户党员、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现代化村庄治理体系。今年一月,村党支部光荣获评潍坊市“过硬党支部”;驻村刘国宁被临朐县委、县政府授予“模范党员”称号,驻村帮扶工作队获得临朐县驻村和工作队擂台赛“一等奖”。
层峦叠嶂的山峰下,一条河流蜿蜒西去,水面波光粼粼,岸边繁花盛开,几只水鸭悠游觅食,间或飞起一两只白鹭……古河村和谐、唯美的生态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古河村因村前有河而得名,但河床久未疏通,杂草遍布,逐渐成为一条臭水沟,前几年的台风过境差点让这条河为祸两岸。多年来,这条“脏河”“臭河”成为压在古河村村民心头上的一块大石头。
群众最关切的,就是需要“”第一时间解决的。驻村第一天,潍坊市生态环境局刘国宁就沿河走了一大圈,第三天就组织有关单位开展现场勘查。充分调研后,刘国宁决定利用所在单位优势,帮扶申报中央财政资金,彻底解决河道治理难题。
他与街道、社区、村干部一起,与各相关单位协调对接,短短2个月的时间,将完整的申报材料提交入库,经过层层审批,最终获得了中央水污染防治资金的支持。该项目治理河段为辛寨街道辖域内弥河支流杨家河流域杨家河村至古河村段,全长4.8公里,申报项目资金3266.1万元,建设完成后,“古河”彻底变了模样。
另外,刘国宁还争取资金162万元,进行了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整治;争取资金2.3万元,建成学生候车亭;争取资金7万元,购置道路清扫车,显著降低清扫卫生人力成本,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争取资金2万元,移栽流苏、牡丹玉兰和垂柳共计600余棵;协调引进樱花、海棠900余株,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争取资金85万元,完成了村委办公室改造及文化广场建设,同时配套建设村史馆、党建活动室、便民服务中心等功能齐全的村级服务机构;协调发动派驻单位干部职工捐赠,为古河村农村书屋增添图书1200余册,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古河村有着上百年的小枣种植历史,小枣种植面积3000多亩,年产量500万斤左右,因特殊的沙土环境和气候条件,古河山枣脆而甜。但由于含糖高、采摘季节正值初秋,气温较高不宜储存,老百姓只能当天摘、当天卖。
之前,交通不便,道路狭窄,遍布坑坑洼洼,客户不愿意来,时常出现“货到地头无人收”的现象,大家眼睁睁地看着辛苦种植的果实烂在山上,苦恼不已。
为扭转这一局面,刘国宁请来农业专家到地头进行现场指导,联合地质部门进行种植区土壤检测,筹措资金200余万元,启动了5.5公里的生产路建设。工程完工之后,这条道路就像血脉一样四通八达,车辆畅通无阻,为乡村振兴“输”入新鲜的血液,让曾经人人发愁的山岭变成了人人羡慕的“花果山”。
“公路将村里的枣园连在一条线上,乡亲们进山劳动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囧态;同时这又是一条旅游观光路,驱车至山顶便可俯瞰四周美景,往北能看到冶源水库,往南能看到巍峨的沂山主峰;从这个山顶可以开车到龙门崮附近,以后去登龙门崮可以驾车从这里走了。”村支部书记李迎辉说。
为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刘国宁还与村“两委”成员积极谋划,充分发挥本村自然优势,走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路子,成立了“临朐翔润瓜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荒山800余亩,用于种植古河山枣。注册了“北旺泉”商标,引进了电商平台,刘国宁亲自带领大家搞直播带货推广,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他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书记,“古河山枣”也一举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产品,村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年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
“下步还要进一步开展干枣、酥枣等产品的深加工,拓展网络直播营销模式,带动村里山楂、山鸡蛋等产品的销售,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村民致富。”刘国宁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帮扶下,古河人正用自己勤奋的双手,描绘着“生态情·古河美”的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