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你种了一棵树。然而,那棵树似乎忘了时间,不发芽,也不开花。这时,你会选择把它挖走,还是继续等待它,守护它?
在上海,一群幼儿园孩子和他们的老师,选择了后者。奇迹在他们的手中发生了——5年后,干枯的树枝冒出点点新绿,又过了两年,果实挂上枝头。
初冬时节,枣树已掉落了树叶。在周密园长的手机里,仍保存着它夏末的样子。它的模样有点奇特,一半枯枝依旧,一半绿叶繁茂,但在孩子们眼中,这是一棵最美的树。红红的枣子掉落在沙池边,孩子们用沙子把它包裹起来,假装烧一碗“红枣粥”。
周密说,2015年,绿化公司将这棵枣树移栽进刚开园的新园区。但不知为何,枣树一直没有发芽长叶,连树皮都在掉落。老师们开始商量,是不是要把枣树移走,再补种一棵新的。最终,大家决定,听听孩子们的意见吧!
“不要挖,它会很疼!”“不要挖,在这里挺好的,和我们在一起。”“不要挖,我们可以照顾它……”孩子们几乎是一股脑投下反对票。
于是,在老师们带领下,一年又一年,尽管枣树顽固地保持着旧貌,孩子们却总是按时给枣树浇水、施肥,围着它写生,帮它测量枝干的长短、大小。他们努力想出一个又一个保护大树的办法。有孩子说,“把枣树上的蜘蛛网,还有白白的虫洞都消灭掉!”有孩子建议,“用一些旧衣服把枣树包起来,给大枣树保暖!”也有孩子发现,“枣树边上的泥土太少了,我们要给它增加一些肥料!”...
神奇的是,从2015年到2020年,用了整整5年时间,这棵枣树终于长出了第一片叶子。2022年,叶间开始结出零星果实;2023年,果实数量明显增多,孩子们兴奋地看着枣子由小变大,再由绿转红,最后掉落下来,被自己捡起,捧在掌心。
“明年,如果枣子再多一些,我们就可以组织孩子们一起来打红枣,再让食堂师傅烧一些红枣粥,让孩子们更加真实地感到生命的可贵和美好。”周密告诉记者,幼儿园在绿化改建过程中,种植了大量可以观叶、观花和观果的植物,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能够在自然中感知、探究各类植物的生长习性和自然规律。青年教师形成了课题“大班幼儿自主探究‘树项目’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种着22棵樱花树。樱花绽放的时候,孩子们分成小组,担任小小调查员,观察每棵树的花期、花瓣的形状,研究日照时长和开花数量之间的关系。花落之后,孩子们发现,樱花树上来了一群椭圆形的不速之客。“是的,那是一些小型的蛋蛋。”“蛋蛋,是谁的蛋蛋?”“谁的蛋蛋会下在树干上啊?”大家七嘴八舌,“逼”着老师回到教室,用电脑上网找答案。很快,大家“破案”了,原来是虫茧!铲子、夹子、放大镜、尺子……孩子们拿着自己准备的五花八门的工具,开始了“除虫大作战”。
这一幕,让周密颇为感慨。她说,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是“让每一颗真善美的种子,向着美好生长”,孩子们心中的生命之树,也悄然抽枝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