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新疆新闻4月23日电(蒋红)一阵春风吹来,沙湾市柳毛湾镇沙门子新村成片苜蓿抖动着冒出的几片绿叶,仿佛在享受着丝丝缕缕的阳光,不露声色地生长着……4月21日,在沙门子新村崔健的苜蓿种植基地看到,连片的苜蓿流青溢翠、清香扑鼻,正待头茬采摘。
“苜蓿具有耐旱耐盐碱的特性,适合我们这里的耕作条件。现在苜蓿通常一年收3—4茬,年平均每亩纯收入近2000元,收益相较普通大田作物高出近一倍。”崔健说。
崔健告诉记者,自2020年经过学习和实地考察,发现种植紫花苜蓿大有可为,于是,开始大面积种植。去年,崔健种植的苜蓿喜获丰收,平均每亩地增产300公斤,销售额突破百万元。今年,崔健将种植面积近600余亩,并与周边地区的大型养殖场签订合作协议,收获时只要苜蓿达标,对方就会全部收购。这样,既提高了收益,又解决了苜蓿的销售问题。崔健说,种植苜蓿的收益较高,且亩产稳定,更加耐旱、耐盐碱,受天气影响较小,一次种植,十年受益,非常适合大面积推广种植。
今年崔健要进行一次大胆尝试,沙棘树下套种紫花苜蓿,让每个春天绿意盎然,在苜蓿地里一高一矮的沙棘和苜蓿和谐共生。
长期以来,新疆存在苜蓿等牧草品种单一等问题。近年来,沙湾市柳毛湾镇依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优势,高度重视苜蓿的种植与保护,将其作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积极引导引入新品种和新技术,并带动苜蓿等优质饲草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不断完善产业体系,使其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
据了解,柳毛湾镇种植的苜蓿品种多为紫花苜蓿,该品种根系发达、抗旱耐寒、成活率高、管理简便,具备蛋白含量高、饲喂易消化、抗盐碱性强、固氮能力强、种植产量高等优势,是补缺饲草料的最佳选择,在初花期收割营养成分最好,为收割最优时期,且苜蓿的生命力顽强、根系发达,根系接有大量根瘤,深入到土壤下层时,对土壤产生强大的固着力,能很好地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改良土壤。
紫花苜蓿在新疆的种植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其种植可追溯至汉朝,是奶牛等诸多牲畜的主要饲料之一。它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和适口性,都在其它饲料之上,是妥妥的“牧草之王”。苜蓿的最佳赏味期是每年3月到5月,此时的苜蓿营养成分高,鲜嫩可口,因而苜蓿还有“春天第一鲜”的别称。
近年来,柳毛湾镇依托林下空间优势,把发展林下经济与特色产业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生产经营,推动苜蓿等饲草料向标准化种植管理、规模化收割生产、社会化生产服务转型,逐步推动优质饲草就地就近供应生产,实现种养互促、草畜两旺良性循环。
崔健种植苜蓿的致富经得到柳毛湾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广。柳毛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自飞说:“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持续引导村民树立科学种植的意识,带动产业融合发展,推广‘苜蓿+油菜’、‘饲用油菜+小麦’等多年生牧草套种间作模式,有效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和饲草种植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让农村美起来、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